本报记者 王 言
2013年,修武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0.7%,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全县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43.66%,增幅居全市第一位;全县科技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的4.2%,占比居全市第一位;投资25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投资15亿元的龙瑞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10亿元的维科重工智能式移动破碎站项目、投资2亿元的中云通信光纤接收器项目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成功落户修武县产业集聚区……一个个鼓舞人心的数字,生动地展现出近两年修武县科技提速引领经济转型的喜人画面。
“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是引擎、是动力、是支撑。依靠科技助推发展、加速转型已成为修武县各级领导干部的普遍共识和县内企业的积极行动。”修武县科技局局长赵红霞说。
出台政策,靠机制促创新。自2012年起,该县把科技工作目标列入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的年度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近两年来,先后下发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工业主导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培育的若干意见》《关于工业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和奖励办法,极大地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修武县电业局两年来申报专利70余项;焦作市圣昊铝业有限公司在一次鉴定会上就申请了4项科技成果,而且都通过了专家鉴定,其中3项成果和产品还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
政府引导,以投入促创新。说到科技投入,赵红霞总结了“说了算、舍得花”6个字。在对企业兑现科技奖励政策上,县政府向来都是“说了算”,及时全额兑现奖励资金,而在科技项目经费支出上,县政府也是“舍得花”。今年1月份,该县向22家企业发放了2013年度科技成果鉴定和专利授权奖励资金50余万元;在全市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活动中,县政府还向该县科技局拨付专款110万元,用于对进入全市创新能力评价百强企业的创新券配套奖励。同时,该县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以科技项目投入为支撑的多方位、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制。2012~2013年,该县科技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数居全市各县市区前两位。在政府投入的引导下,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和改造力度,成为带动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增长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如环宇石化,连续两年研发投入分别达到184万元、219.6万元,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735万元、3575万元,近期有望获批上市。
丰富载体,以平台促创新。近几年来,该县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今年,该县正式启动了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争创活动,以台创园为依托,开展“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创建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该县以“科技助企促发展、科技惠农促增效、科技创新促转型”为目标,每年都要组织科技、工信、农业、水利、畜牧等相关部门组成科技工作组,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服务活动,帮助企业、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解决技术难题。2013年,该县组织开展了“进乡村、访企业、帮发展、促转型”科技集中服务活动;今年4月份开始,该县科技局深入开展了以“入村入企入户问诊问计问需”为主要内容的“三入三问”科技服务季活动,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有目的、有步骤地同国内外高校对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引进和产业化,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此外,该县还按照“政府打造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狠抓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先后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研发平台18家。今年6月份,龙瑞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功建成了“新能源汽车院士工作站”。各企业依托创新研发平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谈及下一步修武县的科技创新工作时,赵红霞表示:“全面扶持企业自主创新是重中之重。我们将以项目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继续开展争创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一系列活动,大力扶持企业建设各种研发平台,深入推进企业与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运用和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