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付凯明
7月16日,示范区焦南新城概念性城市规划设计经专家评审,最终北京泛华建设集团中标。该集团的焦南新城概念性规划设计从焦作整体城市规划出发进行思考:一座新城——焦南新城应承担怎样的使命?打造怎样的一个焦南新城?通过对焦南新城发展环境、发展基础、焦作市整体规划设计、示范区建设整体规划设计等综合分析判断,确定了打造智慧高效、特色显著、生态低碳、宜居宜业的焦南新城的目标和思路。
该方案中所谓“绿色低碳”,就是在对土地进行建设开发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特色景观的利用,采用技术创造宜人非滨水环境,打造生态城市,吸引外部资源;所谓“文化融合”,就是全面梳理焦作的人文精神和城市文脉,结合当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规划设计富有人文气息的特色新城,实现地方文脉的传承和创造,打造鲜明的城市个性;所谓“紧凑发展”,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通过高密度的土地利用和混合功能的土地利用,倡导OD导向的土地利用和倡导人性化的土地利用,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多功能、舒适的环境;所谓“多元复合”,就是引入多元功能、多元空间、多元活动等城市设计,吸引人气的高度集聚,从而为中心区提供全天24小时活力。
该方案在概念性规划中有发展定位、产业与项目选择、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公共线路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水系规划、村庄安置规划、红线控制规划、黄线控制规划、绿线蓝线控制规划、综合防灾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开发强度等。设计目标是把焦南新城建设成为具有焦作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和文化品质,以文化休闲、商务办公、旅游集散、健康养老为主要功能的水岸生态活力新城。在功能定位上,要打造全新都市商服高地,创造城市新生活,延伸产业新空间。城市除了具有商务功能、商业功能、居住功能、科研培训、文化功能外,延伸增强产城功能,发展城市新型接待空间,发展生态休闲、休闲养老、商务花园等。
该方案最终确定了两个构想,即把握太极与山水的焦作文化基因,利用三组手法,研究城市结构,构建城市形态,发展城市活力。
在两个构想中要塑造具有焦作地域特色的城市,就需要把握住焦作文化内涵表达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一种更为自然而然的手法,将城市特色文化内涵融进城市未来的时空印象之中。
两个构想具体为焦作形象太极故里和山水焦作。山水文化构想和太极文化构想则从美学形态“刚柔”、理论形态“阴阳”、城市形态“方圆”等出发,着力运用三组手法构造新城。
在结构推衍研究城市结构中,把握自身的发展轨迹与空间需求,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焦作向南发展潜力巨大,焦南新城承担文化旅游、总部经济等功能,同时延续焦作城市发展格局整体规划,衔接南水北调区域城市提升带、新河区域城市过渡带、大沙河区域城市发展带等,借力构想新城两大片区,构想新城产城共融,构想新城双核发展,实现“一心两核两轴”空间结构。
在圆融连贯构建城市形态中,城市形态要展示地域文化,延续城市文脉。焦南新城要创造出一个独具焦作个性的城区。构建“两河(新河、大沙河)拥一城(城池相拥)、玉带绕绿城(绿水环绕)、双核驱南城(活力驱动)、山水生新城(有机生长)”。其中水系圆融连贯形成了基本城市构图:焦作的味道,太极意蕴。整体空间上,城市产生了“一生二”关系。沿郑焦晋高速公路观焦南新城,慧眼定乾坤,水脉连核心,人城共相容,聚合生新城。自然而然宛若天成,太极双核(远眺两个太极象形)。
在内外兼修发展城市活力中,示范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与太极文化养生、智慧农业核心等,打造中原地区城市“AAAAA级景区”,最终形成山水城市、旅游城市、创新城市,走向艺术城市。
焦南新城概念性规划表现为“一心两核两轴四廊五片区”。“一心”即新城的综合服务区中心,“两核(太极双核)”即文化创新核、科技创新核,“两轴”即东西发展轴、南北公共服务轴,“四廊”即都市活力景观长廊、休闲旅游景观长廊、黄河景观文化长廊、绿色生态景观长廊,“五片区”即综合配套服务区、魅力文化休闲区、中央生态活力区、绿色生态服务区、生活配套服务区。
中央双核,形似太极图,重构城市骨架;生态水系,流淌城市血液;绿色廊带,唤醒城市呼吸。通过核极爆发,两翼舒展,城野相抱,绿水交融,形成太极共生的秀美焦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