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整治农村环境动真格
我市举办第九届 “农民工节”文艺晚会
农垦改革重大问题 联合调研组莅焦调研
部门联动服务新设企业 两日办结“四证一章”
送“温暖”
请尊重孩子的职业理想
“单独二孩”指标为何受冷落?
“让座风波”折射多重思考
市政协面对面协商办理提案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7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请尊重孩子的职业理想
□许庆光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当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或压根儿就没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时,全社会都应反思。请尊重孩子的职业理想。

  日前,被称作高考填志愿另类指南的“千万别报体”蹿红网络:千万别报考古,因为“逗比”的世界没人懂;千万别报学前教育,因为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千万别报环境工程,因为实习基地在垃圾处理场…… (据《中国青年报》)

  “千万别报体”有恶搞和吐槽的成分,莘莘学子千万别当真。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学生不喜欢、不看好自己的专业,为什么当初还要选择报考这个专业呢?对此,同学们也许可以讲出许多理由,如被学校的宣传给忽悠了,专业需求市场饱和了,对报考专业没有深入地了解等。但笔者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我们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压根儿就没有自己的职业理想。

  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孩子们一直为了考试而考试。小学生还有关于理想的豪言壮语,要当科学家、要当解放军、要当作家……孩子们一旦进入了初中,代替各种各样职业理想的几乎都变成了考试成绩和相关排名。今天我考多少分,明天我要考多少分,今天我考第几名,明天我必须考第几名等,至于将来干什么工作,自己适合干什么工作,管他呢!成绩是一切,一切为了成绩。

  经过多年的考场厮杀,到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人竟然不知道自己喜欢和适合什么专业;在专业迷人眼的当前,竟然不知道有什么专业;在面临很多选择的情况下,竟然不知道如何选择和选择什么。最后,很多人最能随大流儿,啥热门报啥,老师说啥就报啥,别人报啥咱报啥。结果,很多人到大学后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

  有很多人曾对笔者抱怨,当初真应该学某某专业,现在看,真是入错行了!对此,笔者想起了古代的科举考试。此类考试虽然把很多人的人格扭曲了,但起码那时很多考生还怀有“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而如今的考试模式不仅把很多人的人格异化了,更将很多人的职业理想也一并阉割了。

  在美国,一些学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开展“职业日”。“职业日”那天,校方请各行各业的人到学校向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走进校园的有律师、拍卖师、营销员、消防队员、警察、运动员、作家等。孩子们学到的并不是什么职业能赚多少钱,而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到底是怎样生存和工作的。“职业日”让孩子们看到了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多姿多彩的,并非只有文理两科。

  因此,美国孩子从小对选择职业就有自己的想法。想当总统者有之,想开货车者有之,想当动物园饲养员者有之,想当家庭妇女连生四五个孩子者有之……而在美国中学里,“职业兴趣分析”也十分流行,学校帮助孩子在“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之间提供理性分析。

  此外,每年的4月22日是“带孩子上班日”。这一天,家长们可以带年满6岁至16岁的孩子去上班,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职业,从小就体验到任何一个岗位都是社会所必需的,都是值得尊重的。

  相比之下,我们很多家长早早就把孩子的未来规划好了,甚至为了大人的理想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无情地抹杀。更让人遗憾的是,个别孩子对体力劳动、平凡劳动产生歧视,对勤劳诚实品质心生漠视,对自己的未来产生空想,对不劳而获、轻松发大财心生痴想,使投机心理和功利心理从小就扎根于心灵深处。这不得不让人反思。

  笔者呼吁广大家长和学校,在绞尽脑汁提高孩子成绩的时候,千万不要漠视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请尊重他们的职业理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