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但偶尔遇到一些让人无语的情况,你还会让座吗?日前,大学生王丹丹(化名)在乘公交车时,一名老人将唯一的空位让给了其十六七岁的孙子,却要求坐在一旁的王丹丹给其让座。王丹丹没有让,老人便大声抱怨其没教养,惹得车上乘客一片讨论。
(据《重庆商报》)
近年来,因为公交车让座而引发的社会事件已不在少数。
乘公交车时,我们理应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这是文明的举动,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公交车是城市的窗口,从窗口外面看到的是一个城市的文明。让座是一种美德,对于让座者,我们应该给予表扬。同在社会中,我们离不开彼此尊重,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而自己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不但换不来应有的尊重,反而会招人讥笑。
也许,大家对此事争论的焦点就在于老人把唯一的座位让给了孙子,而要求别人为自己让座。值得一提的是,在老人与大学生争执时,其孙子却心安理得地低头玩手机,一副置身事外、漠不关心的样子同样值得我们思考。笔者想说的是,尊重他人的同时还需自重。如今,老人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一方面来自消极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来自个别老人的行为确实让人寒心。假如每一位老人都能自尊自爱,相信都能得到年轻人的尊重。
笔者认为,乘客有让座的义务,老人却没有逼人让座的权利。尤其是这位老人将唯一的空位让给了孙子,却要求坐在一旁的大学生给其让座,难免令人反感。该事件好似一面镜子,能照出公民道德素养中缺失的因子。这样带有戏剧性的一幕,也给我们上了一堂文明与道德的公德课,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对社会道德的反思,以及对道德底线的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