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网聚焦点】
“高考结束了,我是上清华呢,还是上‘蓝翔’?”近日,一则关于高考结束后,学生去向的帖子走红网络。近年来,大学生或硕士“回炉”职校的新闻已不鲜见,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所以说,在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企业对职业人才宠爱有加的背景下,考生们没有必要因读高职高专而失落甚至沮丧,即便是没有考上大学也无须绝望。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职业教育将大有可为。无论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还是走校企结合的办学路子,目的都在于让千千万万具备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因此,如何走好校企结合的办学路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网友热议】
网友【青青草】:职业学校只有紧扣市场脉搏,不断探索、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促进学院和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为学生铺设一条以技能促就业之路。
网友【在路上】: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
【记者采访】
职业教育应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创新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市技师学院作为我市最大的中等职业院校,近年来,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主动切合经济发展需要,密切校企合作,积极探索素质就业新途径,提前规划职业,让学生学有所长,为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搭建了一条绿色通道。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合不合格、是不是人才、有没有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由社会和企业来检验,只有为企业培养能力强、用得好、学得快、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实现学校的价值。”日前,记者在市技师学院采访时,该学院负责人如是说。
市技师学院结合办学规模、专业等方面的实际,实施开门办学,多渠道、多形式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该学院确立了“打造品牌,创建名校,实现名校配名企”的发展战略,对内紧抓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对外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坚持“以企业为起点,以学院培养为重点,以企业实习为补充,以服务企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毕业生与就业的无缝对接以及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该学院和企业的无缝合作,不仅密切了学院和企业的关系,增进了对企业文化的了解,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推动了学生就业,实现了学院和企业的互利共赢。该学院建立了在校生校外实习基地,先后派驻2000余名学生到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力化纤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百家大院餐饮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等企业进行校外实习;开设名优企业冠名班,先后开设了郑州富士康班、郑州宇通班、广州广船班等对口专业冠名班,与省内外大型名优企业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正逐步成为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同时,该学院大力拓展校企合作模式,与河南千年冷冻设备有限公司和北京百家大院餐饮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人员配置、设备投入、培训模式上实现了深度合作,企业为学院投入资金,购置设备,建设实训室,设立助学金;学院提供师资,建立专班,定向培养,校企双方搭建就业直通车。
另外,市技师学院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合作,开设了对口升学班;和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化工职业学院联合办学,开设函授或脱产大专班,为学生就业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专家解读】
我市教育专家表示,未来我国经济形势良好,市场迫切需要专业技能人才。同时,教育制度改革被提上议程,传统教育注定将被革新。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壮大亦会反哺学校的发展。市技师学院走出的校企合作之路,不仅加大了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而且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双赢”模式注定将发展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