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丛 逢
在不少人看来,报纸投递只是一种简单的劳动,却少有人知道投递员的辛苦和工作量的巨大。尽管如此,他们用自己的执着与坚韧、质朴与可爱,与用户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互信与和谐的桥梁。解放区邮政局焦西收投分局投递员蔡利霞就是这样一个人。
相比工作十几年的老投递员来讲,蔡利霞算是新人,工作至今已3年有余。蔡利霞的投递段道为市区老城区,段道内有近一半为老年订户,许多老人行动不便,虽然有的小区有投信箱,但蔡利霞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每天都会亲手把报纸送到老人手里。而老人们住的都是一些六层老式小区,没有电梯,每次给他们送报都需要爬楼梯。为了不耽误其他用户的送报时间,她几乎都是小跑将报纸送到老年用户手中。冬天爬完楼,她里面的衣服都会被汗水浸透,更不用说夏天了。
在蔡利霞投递信件的经历中,多次遇到过收件人地址不详的情况。有一次,一封来自山东的信件上歪歪扭扭写着“新胜街王某某收”,其他诸如门牌号什么的都没有,这可难住了蔡利霞。新胜街已经是拆迁重建的区域,那么多住户即使挨家挨户打听,也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但一看到信封上的字体及模糊不详的地址,蔡利霞隐约感到这封信对寄件人的重要程度,很有可能是一封寻亲友的信件。为此,她决心要将这封信的主人找到。她每走到一家用户,便向其询问这封收信人的姓名,一天投递下来,蔡利霞从自己的用户中没有询问到此人的任何信息。但她并没有放弃,终于在第三天找到了信件的主人,是位年近八旬的老大爷。老大爷看过来信后,激动地握住蔡利霞的手,感谢她为此付出的努力。因为来信者是老大爷多年前搬走的老朋友,这次终于联系上了。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高考录取通知书发出的时期,也是蔡利霞最忙的时候。为了及时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学生们手中,她常常放弃休息时间。在去年8月的一天,她投递的一份高考录取通知书地址为电厂家属院4号楼,而经过打听发现根本没有这位用户。为尽快把通知书送到学生手中,蔡利霞冒着38摄氏度的高温来到街道办事处以及当地派出所查询此人信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积极努力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蔡丽霞终于在第二天将录取通知书送到了该学生的手中。该学生及家长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看到他们高兴的样子,蔡利霞瞬间觉得自己再怎么辛苦也是值得的。
外人看来,投递工作是一项简单而又单调的工作。可蔡利霞不是这么想的,她说:“投递工作虽然平凡,但要将它干好并不容易,对用户的责任感始终要牢记于心。”为了做到这一点,她在工作中坚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管遇到怎样的情况,心中首先想到的是用户,总是想方设法把邮件送到用户手中,常常是夏天一身汗水、冬天一身风雪。每当看见用户收到信件时那开心的样子,听到用户那句“谢谢投递员同志,你辛苦了”的问候时,蔡利霞的心里总是甜甜的、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