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帆
本报通讯员 王永利
24年前,她走出师范校门,成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20年后,她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成为马村区教育系统思想政治教学领域的行家里手。她就是市第三十一中学教师李敏。
作为一名教师,李敏深知,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知识底蕴,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形势与要求。为了提升自身素质,她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认真学习新教育理论,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先后到沁阳永威中学、修武周庄中学等名校学习。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枯燥的思想政治课,使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呢?这一直是她思索与探求的问题。为了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她精选典型案例;为了提高课堂训练效果,她总是反复斟酌训练题。尽管教学内容早已熟记在心,但她从不抄写旧教案应付了事,而是认真撰写新教案,汲取以往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磨砺与研究中,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所教的思想政治课成绩在历次抽考及中考中总是在全区名列前茅。
在学校,外表柔弱的李敏一直是身兼数职:两个年级的思想政治课,毕业班班主任与政史地教研组长。其中,最令她难忘的是班主任工作。她常说:“班主任工作最累,但也让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最值。”在班主任工作中,她始终把“爱是最好的教育”作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担任毕业班班主任期间,她吃住在校,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叫醒学生起来跑操,然后和学生一起进班早读。她还经常带领学生加练中招体育比赛项目,陪学生一起上晚自习、谈心,把学生的思想状况摸得一清二楚,帮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对部分特殊家庭的学生,李敏总是全力帮助他们,像大姐一样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帮助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十多年来,她为家庭困难的学生购买学习资料、营养品等,每年的花费都在七八百元。
因为长期的劳累与生活无规律,2005年,李敏患上了严重的胆囊炎。她认为年轻扛得住,一直没在意。在她心里,学生比什么都重要。2008年一次家访后,她的肚子突然无比疼痛,她连人带车翻到了路边的土沟里,被路人帮忙送进了医院。住院期间,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和部分家长去看望她,嘱咐她好好养病。但李敏在医院怎么也躺不住,她一直牵挂着自己的学生,不顾医生的劝阻,仅住了三天医院就又回到了学生中间。
在这24年中,李敏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也收获了一系列荣誉:她多次获得区级、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模范教师称号;2009年9月,她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模范标兵称号;2012年,又获得焦作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称号。
面对荣誉,李敏这样说,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孩子。我将无怨无悔地耕耘在这片土地上,让我教的孩子都能对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