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都在“红楼” 别做梦
故乡的夏夜
知识分子与知道分子
视 觉
秉烛夜归的人
门 槛
博物馆
参观新四军 军部旧址纪念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7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都在“红楼” 别做梦
——评《职场红楼》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乔 沐

  知道沈威风,是在很年轻的时候读过她在《京华时报》上的《职场红楼》专栏。

  话说那时候还爱憎分明,喜欢“真性情”而憎恶世俗或者市侩。落实到红楼梦上,会喜欢口齿伶俐泼辣爽快,干起活来拼命三郎一般的晴雯,觉得她简直一副“赤子之心”;不喜欢背后里捣鬼,老打小报告,还搞性贿赂的袭人,认定她是领导的看门狗,小三中的战斗机。

  初入职场自然碰壁,算是没经验,好在年轻,交完学费可过关,当时,笔者是《职场红楼》的受益者之一,算是在作者的提醒下开始“认清形势”。

  熟悉《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晴雯和林黛玉,漂亮是漂亮,伶俐也算伶俐,论才情本领没有一样输的,但是最终却不招人待见,最后无立足之地;而与之对应的,宝钗和袭人,无论从资质才情出场时并不见得高明多少,但是经过一番辛苦隐忍,最后却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职场。作为职场人的作者,很自然地发现,红楼梦所描写的就是一个集团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故事,而红楼梦中出现的人,分别参考职场中的各种职位,各种性格,在利益、团队、工作任务、业绩甚至圈子之类的就会忽然明朗起来。

  无论薛宝钗还是林黛玉,无论晴雯还是袭人,其实都生活在我们身边。

  比如,往细里说,最终有各种版本的“续集”红楼,都让李纨走向前台,其实隐忍低调的李纨本来就是管理人才啊,而林黛玉尽管深受贾母的偏爱,最终走上了不归路,本质上却没有管理能力不说,其职业规划也没有做好,不得不让人在看明白之后一声叹息。至于焦大这样“有过功劳”的创业团队成员,最后沦落到骂后辈过嘴瘾,除了功名尘与土之外,其没有获得创业团队该有的福利,相当一部分原因也在自身。

  而往大里说,作为最高权力持有者贾母老太太,享乐主义作祟,就爱吃甜食看戏,把主要的工作内容变成了享受,导致荣国府运营成本过高、机构臃肿;而身负荣国府经营管理任务的王熙凤,对这家集团公司的未来没有合理的规划和投资,而中层经营管理者人员不足且能力有限,贾政好不容易想培养一下贾宝玉,结果却被老太太一顿插手,功亏一篑;至于基层的工作人员,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由此一个上层无远见,中层无能,下层混日子的集团公司,最终“呼啦啦似大厦倾”。这些“个中详情”,《职场红楼》一书都有详尽分析,于个人可参考提升;于公司管理者甚至创业者,也有相当警示作用。

  《职场红楼》一度畅销,作者沈威风自己也一路狂飙,从媒体转入互联网产业,事隔8年,重新修订出版,对读者而言,此书是一部愈久弥新的职场宝典。

  毕竟红楼梦也不只是一部爱情小说或者世情小说这么简单。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也自有一千个红楼梦。此书的价值,不失一部职场万象和生存指南;而那些文中对职场的分析,有当头棒喝威震三观的效果——你我都是红楼和红尘中的人,做梦可以,但是不能梦魇。

  书 名:《职场红楼》

  作 者:沈威风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5月

  内容简介:百年红楼,蕴藏道不尽的人生百态和人生智慧,本书从职场的角度解读红楼,并借鉴红楼中的人情世故,揭示现代职场的生存之道。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