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我市首个军转干部党支部自去年12月在解放区焦北街道民主北路社区成立以来,47名老干部、老党员保持军人本色,退休不退岗、退位不褪色,在积极参与社区工作中实现了老有所为,促进了和谐幸福社区建设。
据了解,该党支部吸纳了解放区焦北街道辖区6家企业的47名退休军转干部党员,平均年龄71岁,年龄最大的89岁,平均党龄48年。其中,有的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太行山游击战、渡江战役、自卫反击战等著名战役,有7位团级干部,还有3位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巾帼英雄。
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及解放区委、焦北街道党工委等单位支持下,该支部建成了军转干部党员活动室,订阅了党报党刊,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市军转办还向军转干部党支部赠送了描写模范军转干部、中国当代保尔·柯察金朱彦夫事迹的《极限人生》等书籍。
今年已经75岁的刘西谦,是军转干部党支部的首任党支部书记。7月29日下午,记者预约采访时,刘西谦刚刚参加社区召开的座谈会,一直忙到晚上才腾出时间。
“为了发挥老一辈军转干部的政治优势,军转干部党支部成立了3个活动小组,分别是革命传统教育组,由3~5人组成,主要对居民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民事调解组,由3人组成,主要对辖区的民事纠纷进行调解;焦北街道民主北路社区书法协会,筹备组由3~5人组成,全体会员共同参与。”谈起党支部建设的事,刘西谦兴致很高。
据介绍,革命传统教育组负责人卢劳作为参加过解放洛阳、渡江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并多次荣立战功的革命前辈,六一期间专门到解放区幸福街小学为全校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引起较大反响。民事调解组的老党员、老干部处事讲公道、群众威望高,善于做协调和宣传教育工作,对家庭矛盾、邻里纠纷通过交朋友、拉家常等方式进行调解,在民事调解方面初见成效。截至目前,已解决了民主北路7号院下水道堵塞、居民楼下开饭店扰民、因危房引起居民上访等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数十件。他们与居民谈生活、聊想法,用实际行动带动一批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之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军转干部党支部大部分党员年龄偏大,还有个别老同志体弱多病,行动不便。但是,只要听说组织有活动,他们都积极参与,有的甚至坐着轮椅由子女陪着参加活动,使大家深受感动。
据悉,今年七一前夕,经基层党组织推选,军转干部党支部被解放区评为先进党支部,刘西谦被焦北街道评为“十佳优秀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