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王在富精神永放光芒
教育实践活动要防止前紧后松
时事漫议
“输血”更须“造血”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占领舆论主阵地
权力入笼,钥匙交给人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8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在富精神永放光芒
□李从喜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2014年4月12日,苍天落泪,大地呜咽。黄河岸边,全国文明村镇、都市村庄——西滑封传奇的缔造者、时代先锋、87岁的王在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一个激情澎湃的赤子心脏停止了跳动,一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创业、为民造福的精神丰碑巍然屹立。

  泣闻噩耗,笔者想到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王在富同志虽然停止呼吸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王在富精神永放光芒。

  王在富精神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哺育出来的,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带出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一支好队伍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叫贫穷变富饶,把昔日的“糠包村”建成闻名全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动实践培育出来的。

  王在富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不平凡岁月里,不论顺风逆水,不论激流险滩,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每一个重要关口,在每一件事关发展和群众利益的大事面前,他都爱用“实事求是”这把尺子量量:一切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一切从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出发。

  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西滑封村的发展情况,实事求是,大胆解放思想,带领西滑封村群众走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道路。他主动让贤,艰苦创业,造福群众,缔造了集农工贸于一体的焦作市黄河集团公司,让全村群众住进16层农民公寓楼,让农民就近在村办企业上班,过上像都市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大气磅礴的黄河水滋养了王在富的精气神,王在富是“黄河”的弄潮儿,是名副其实的“黄河艄公”,驾驭着黄河集团公司这艘航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激流勇进。王在富精神不仅创造了西滑封村跨越科学发展的奇迹和辉煌,而且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王在富精神培育、熏陶、感染了周围一大批人、几代人。西陶镇人均三分地,历届镇党委、镇政府坚持在全镇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王在富精神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让王在富精神开花结果,把西陶镇逐步建成了中州名镇、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省级卫生镇、省级生态镇。

  王在富是党的宗旨的忠实实践者,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楷模。西滑封的科学跨越发展,是焦裕禄精神在西滑封村的生动实践。王在富一生所思所想所说所做的都是为了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他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王在富和史来贺、吴仁宝一样,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赤胆忠心,以德治村,是孺子牛,是群众的贴心人,是农村干部的榜样,是农村党员的楷模,是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是时代骄子、时代先锋,他用生命为党旗添光彩,用业绩为公仆树丰碑。王在富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激励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武陟县黄河文化研究中心)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