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护士的中心工作是围绕患者的需求来安排,而不只是简单地执行医嘱或按照医院领导的安排来工作。”这是焦作同仁医院护理部主任王素梅对护士这一职业的理解。正是基于这种“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32年来,在她身上没有发生过一起被患者或患者家属投诉的事情。她说,既然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和牺牲。
为了工作,她的脚都跑肿了
1982年,从卫校毕业的王素梅被分配到我市一家医院做护士。每天一进病房,她就忙得停不下来。“只要能帮助患者解除病痛,我就是再累,也感到很快乐。”王素梅说。
不过,让王素梅感受最为深刻的,是她在急诊科工作的那5年。急诊科,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里,王素梅和同事一起通过不懈努力,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在快要下班时,一名农药中毒的患者被送到医院。此刻,准备回家的王素梅立刻赶回科室参与抢救。对于农药中毒的患者来说,每隔10分钟,就要注射一次药。就这样,王素梅和同事守在患者身边,一待就是几个小时。等这位患者脱离危险时,已是深夜。此刻,外面地上的积雪已快到膝盖,骑不成自行车的她,只能推着车走。
每年春节,许多人都是在家与家人团聚。而此时,却是王素梅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有一年春节,王素梅接班后由于患者多,她一连工作了72个小时。为了配合医生抢救患者,她的脚都跑肿了。下班时,因穿不上鞋,她只好穿着拖鞋回家。
组建团队,她广揽人才、优中选优
2011年,王素梅来到焦作同仁医院工作,受命组建护理团队。对于一家医院而言,护理团队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不仅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患者对医院的评价,还关系着医院未来的发展。对于这一点,王素梅有着清醒的认识。为组建一支优秀的护理团队,王素梅广揽人才,并对每一名入职护士进行了严格把关,做到优中选优。
对于护理人才的渴求,王素梅也传出了一段佳话。一次,一名在大医院特殊护理岗位上工作几十年的护士长到该院参观。得知这个消息后,王素梅万分激动。原来,这名护士长因工作变动,王素梅一直联系不上她。于是,她拖着刚做完手术还未完全康复的腿,到医院找到这名护士长,诚恳地邀请她到焦作同仁医院工作。最终,王素梅的诚意打动了这名护士长,最终决定到该院工作。
为了打造好这支年轻的护理团队,她结合多年的护理经验,制定不少制度、章程、标准等,为焦作同仁医院护理事业开创多个第一。可以说,她为焦作同仁医院的护理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敢于创新,她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事业
有人说,年龄越大,就越保守。但对于年过五旬的王素梅来说,在工作中非但没有墨守成规,反而有一种创新精神。其中,护士服就是一个例子。
在焦作同仁医院,护士们所穿的护士服上印有小草或天使图案。而这,在我市医疗系统还是首家。王素梅说,穿着这样的衣服可以拉进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对一个孩子而言,看到穿着白色工作服的护士给自己打针,就会有一种恐惧感,就会哭闹。如果护士的工作服换一种风格,孩子们可能更易接受。”王素梅说。
此外,王素梅在制定护士操作流程时,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比如,一次简单的静脉注射,除了一些硬性的操作流程外,她还要求护士一定要观察患者的表情,并与患者进行交流。在王素梅看来,只有顾及患者的感受,与患者有一个良好的交流过程,这样的操作才算合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素梅还将护理服务进行了延伸。她认为,一家医院的护理服务,不仅针对患者,还要延伸到患者的家属以及到医院办事的人员。对于这一点,她深有感受。
有一次,她到一家医院办事时,向一名护士进行咨询。谁知,这名护士竟然不理不睬。“尽管办事人员不是护士护理的对象,但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家医院护理团队水平的高低,因此在焦作同仁医院,这类现象是绝对不能发生的。”王素梅坚定地说。
“在专业范围内,一名护士护理水平的高低,体现在与其所在学科发展的高度契合上。比如,医生能做什么手术,护士就能护理这类患者。”王素梅说,“只有护士配合好,患者的病情才能得到更好救治。”
为了推动该院护理事业发展,她还经常组织护士进行学习、技术考核等。她付出所有的努力,就是希望有更多的患者能享受到优质、人性化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