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已久的新西兰之旅终于成行了。来澳洲之前我就有此打算,一定要在澳大利亚访问期间去一趟新西兰。到了澳洲以后我就多方打听有关新西兰旅游的信息,和访问学者结伴出行。不知道什么原因,不知道忙些什么,此事一拖再拖,转眼四个月过去了,离回国的时间越来越近,以前答应的相约同去的访友也都因各种原因相继毁约,我也迟疑起来,去还是不去竟成了问题。
我的老乡和同事焦小民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读博士,在中国我俩既是朋友又是酒友。开封与郑州的距离不远,我们每年总要寻找机会酣畅淋漓的畅饮几次。小民的为人和我一样,豪放而实在,想去探望一下小民,也是促使我下决心前往新西兰的重要原因。小民不时地来电询问行程,看来我只有痛下决心,独闯新西兰了。
在国内听人误传从澳洲去新西兰非常简单,现在看来那是对持有澳洲护照的人而言的。我必须在澳大利亚申办新西兰的签证才能踏上新西兰的国土。我一向厌倦办理各种繁杂的手续,想起在中国办理来澳大利亚的手续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至今心有余悸。找了几家旅行社,人家看没有油水都不愿意代办,我只好硬着头皮填写各类表格。国外的表格设置的精细化程度远比国内表格繁杂得多,甚至于你的父母出生地、结婚日期都要填写。我昏天黑地地干了一天,才把表格填完。
谁知墨尔本并不能办理,我必须把材料寄到悉尼去,好在还不需要当面验证,要不打死我也不会去新西兰了。接下来就是充满希望的等待,三天过去了,我每天看信箱,每天都是失望。一个星期过去了,还是音讯全无。以前在国内总是抱怨我们的工作效率低,可是到了澳洲才知道,他们的工作效率更低,象绵羊在慢悠悠地吃青草一样。第10天后回信终于来了,我打开一看,气得脸都歪了,哪里是签证啊,简直是最后通牒。这是签证官给我的信,信中说,我们看到了你已经结婚,可是我们没有看到你妻子和孩子的信息?你凭什么能够进一步支撑你在新西兰进一步停留的打算?如果三天之内收不到你的回答,我们将无法同意你的签证申请。
我给他们的回复说,我的妻子和孩子都在中国,没有和我一起去新西兰的打算。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出的访问学者,我的学习生活费用由中国政府负担,只是想到新西兰旅游,没有长期滞留的打算。我是一名大学教授,希望能参观你们美丽的国家。三天后,签证下来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新西兰旅游之事进入了短兵相接的阶段。我找到了位于联邦广场附近的一家上海旅行社,出国在外的人都有一种民族向心力,能通过中国人办的事不愿意找外国人。哪怕是效率低一些,哪怕是态度不好一些,是同胞总有一种亲近在里面。至今难忘第一次远赴俄罗斯,在莫斯科火车站踏上返程的中国列车,看到车体上的国徽、站台上的中国列车员时的激动。上海旅行社的老板是位女性,来自上海,故叫上海旅行社。她的名字叫吉尔,年龄和我差不多,身体微胖,皮肤白皙,性格和善,待人热情,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旅行社其实就她一个人,主要帮客人代订机票,利润不高,非常忙。她热情地接待了我,帮我订了一张价格最低的从墨尔本到奥克兰的机票。
由于今年参加高考,女儿焦急地对我说:“爸爸,我考试你不在家,怎么办啊?”我不假思索地坚定回答:“孩子,你放心。你参加考试的时候,爸爸一定回到你的身边。”女儿小时候我工作太忙,对女儿牵挂很多,照顾很少,心中充满了愧疚。答应完了女儿,为她解除了心理上的压力,我却没了主意,怎么才能兑现我对女儿的承诺呢?根据使馆对公派留学人员的有关规定:留学人员没有特殊情况只能提前一周回国。我的访学时间是半年,回国的时间应为明年的元月底,那时孩子的考试早已结束了。于是,我找到领馆的张遗川先生,向他如实说明了情况,可怜天下父母心,也许是同有此感。张遗川答应了我的请求,我也了却了心头一件大事,可以轻松踏上访问新西兰的旅途了。
国家给我们的奖学金大约平均每月10000元人民币,和国内特聘教授的待遇差不多,但折合成澳币也就1400元左右。澳洲的房租很贵,city的房子租金更是贵得惊人。我租的房子包括卫生间和厨房不足12平方米,每周要200澳币,再加上电费、电话费、网费等开支外,生活费就所剩无几了,每天都在算着钱过日子。我这次到新西兰要待10多天 ,回来以后还要到悉尼、堪培拉去看看。面对一个月高昂的房租实际上又住不了几天,我决定将自己扫地出门,把房退了。这样可以省下一个月的房租,算是弥补一下旅游的亏空。
当我要离开应该是永别了我居住了120多天的206房间,心生伤感。早上5时,我再次环视房间里的角角落落,背上自己的行囊,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离开了在澳洲让我能够诗意般栖居的小屋。凌晨的街道上空无一人,我独自走过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街道,快乐与惆怅,希望和失望交织在一起。
从墨尔本到奥克兰的飞行时间大约4小时,入关也很顺利。小民如约在机场迎接我。也许是我和小民太熟了,他乡遇故交时还真没有做出什么拥抱的举动来。小民还是一脸坏笑,打了我一拳说:“老李!你这家伙!”接着我的行李,便向停车场走去。我跟在小民后面,感受着蓝天白云下他那张充满活力的脸。小民刚刚学会开车,道路也不是太熟,他告诉我这是第一次开车来机场。我们每到一个路口都要看地图,小民一再要求我不要讽刺他,因为我们在国内是个“冤家”,只要在一起就有打不完的嘴仗。
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汽车驶入奥克兰市,小民一边向我介绍奥克兰的景点,一边问我晚上想吃什么?我开玩笑地说想吃猪头肉。因为我在家时猪头肉是我的最爱。我知道,来到澳洲想吃猪头肉很难,维多利亚市场里倒可以买到猪蹄,但从来没有卖过猪头,就是在唐人街的华人餐馆里也是没有猪头肉的。外国人不吃,中国人也只好入乡随俗了。没想到小民说:“先不回家,到华人店里去看看,也许能买到猪头的。”我们来到一家华人肉店,还真有一个猪头,我心里不知有多兴奋,但转念一想,有了猪头可是谁又会做呢?小民在国内是个不下厨房的主儿,我也从来没有做过猪头。可到了家里我才发现,小民像变了个人似的三下五除二就把猪头解剖放到锅里了。我见了小明的妻子宋金花和女儿海涵,因为在家里都很熟,所以就没有太多寒暄和客套。倒是海涵几年不见变成大姑娘了。蓝天白云,花红草绿,海涵那天真纯净的脸,无忧无虑的笑容,乐观自信的性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猪头肉的香味儿出来了,小民张罗着要开饭了,中国人是最重感情的,吃饭是中国人非常在意的社交场合,和什么人吃?为什么事吃?吃什么?在哪里吃?都是韵味儿不同的。肉没吃,酒没喝,我就体验到了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小民拿出了家中珍藏的所有好酒,有白酒、葡萄酒、松子酒、啤酒,两个酒友相遇在新西兰,也不知说些什么,也不知喝了多少,真真达到了李白“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境界。
第二天醒来,天已经大亮,我走出家门,沐浴在蓝天白云下,漫步在鲜花烂漫中,颇有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禅意。街道很安静,在澳洲和新西兰,城市就是市中心的一小片,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城市周围都是一片片的居民别墅,和城市近在咫尺却宛如两个世界。就像一个个小镇,树木成荫,花草繁茂,街道静谧,人车稀少。真象是都市里的村庄,人世间的桃花源。
但是走着走着,我却发现了一个别样的景致。这里的别墅围墙和澳洲的有所不同,澳洲的别墅围墙多使用木栅栏或者铁栅栏。而新西兰的几乎全部是树木、植物和花草做成的。满眼的绿色,满眼的鲜花,一栋栋别墅就是一个个花园,一个个小花园构成了新西兰这个大花园。人们常说新西兰是澳大利亚的后花园,通过对这两个国家的比较,我觉得澳大利亚像一个大牧场,而新西兰则更像一个大花园。新西兰人热爱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比澳大利亚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想起昨天答应海涵要去参加她的毕业典礼,我就沿着小街往回走去。典礼在学校的礼堂举行,礼堂不大,能容纳500多人。我们来的有点晚,礼堂已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一直以为外国的父母不像中国的父母那么疼爱孩子,他们要求孩子从小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到国外生活了半年,我耳濡目染了很多外国家庭的亲情和父母子女间亲热的场景,才对上述看法有所改变。其实,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对血缘构成的家庭关系都是难以割舍的,这是人的生理本能所决定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父母对子女爱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这是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深沉而博大的,不但要养,而且要教。只要孩子出生,这种爱就无可选择地建立了,一直延续到自己生命的终结。西方的父母也爱孩子,他们周一到周五拼命工作,周末的时间大多要和家人在一起度过。周末经常可以看到澳洲人在公园,在海滨,在商场,在饭店举行的家庭聚会,父母和孩子共同游玩,一点不比中国父母做得差。但国外父母对孩子不溺爱,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尊重孩子的自我选择。他们对孩子的爱的理念和我们不同,我们也常说“儿大不由娘”,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如果一辈子由娘该多好!其中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伤情绪在里面。外国父母则认为他们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终将离孩子而去,真正对孩子的爱是让他学会独立生存。随着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国的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开始变化。我的恩师李慈健生前曾告诉我:“只有看到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能靠自己的本事过上幸福的生活时,父母才算真正可以解脱了。”
国外很注重仪式感,礼堂布置得很庄重,还请了专门的乐队,学生都身着校服,老师们都穿着礼服。学校设置了许多奖项,几乎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表彰。海涵一人就得了绘画、语文、体育三项奖励,心里高兴得乐开了花,一天都喜洋洋的。
随后,我和小民一家去了原始森林和海边的高原牧场。新西兰的原始森林虽然没有澳大利亚的面积大,但是很精致,好像人们修剪过的一样,但的确没有任何人为的加工,完全是原生态。新西兰处处都体现出优美与隽永,小巧与玲珑,不像澳洲的风景大气而粗犷。我们穿过原始森林,好像走进了原始的时间与空间走廊。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了海边的高原牧场,沿着牧场的小道散步,四周空旷,安静极了。突然,我看到前方有一群羊,当我们走近时,羊群停止吃草齐刷刷地抬头看着我们,好像我们是天外来客,惊扰了它们平静的生活。我轻轻地告诉小民,让他拿出相机,轻轻地按动了快门,我和羊在一起的照片从此诞生了。回到国内我给朋友们展示时,竟没有一个人相信那是真的,都说是电脑合成的。因为他们没到过这个美丽的地方,因为他们没有浪漫的情怀在里面,所以大家都不信。
第三天一大早我和小民开车前往新西兰北部的城市,也是新西兰土著居民居住最多的城市,罗托罗瓦。我们边走边聊,边聊边看,感受着新西兰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当我们到达罗托罗瓦时已经是下午了,人们说没有来过罗托罗瓦就等于没有来过新西兰。罗托罗瓦是新西兰的地热之城,城市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的气息,到处是雾气升腾,而温泉洗浴是这个城市的又一大特色。我来到一个地热原貌的公园,除了观看土著人的表演外,就是参观地热喷发的壮丽景观。有的地热池中白雾升腾,映照着天上的白云,我给它起名叫白云诞生的地方。有些地热坑喷射着泥浆,宛如黄色的喷泉,有些地热池冒着彩色的泥泡,此起彼伏,让人热血沸腾。置身罗托罗瓦,我好像在云雾缭绕中升腾,在白云中沉醉,恋恋不舍。
我在罗托罗瓦小住了两天,就乘飞机到南岛旅游。我来到了基督城,据说这里是离南极最近的城市。我来到了皇后镇,那里简直就象是欧洲的小镇,几条小街,几个酒吧,几个商场,建筑风格各异,小巧玲珑,和新西兰的国家风格十分相近。我来到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米佛峡湾,看到了雪山,看到了峡湾与大海的相连处,看到了海豚与人类游戏……
美丽的新西兰给我留下了美丽的回忆。从新西兰回国后,我再也不认为宣称人生要去的多少个地方之类的书仅仅是一种促销和炒作了。我认真地拿起中国地图把我没有去过的和应该去的美丽地方一一标下,消灭遗憾将是我后半生所追求的目标。
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