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桥修修”这次会有服众的说法吗?
图片新闻
莫让人情歪风吹乱乡村文明
孩子的暑假去哪儿了?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人情歪风吹乱乡村文明
□黄 健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勇于向旧的生活习俗挑战,敢于对不健康的消费方式说“不”,拒绝人情债,从自身做起。如此,人情债之风才能有效扼制,勤俭之花定会遍地开放。

  如今,农村摆宴的名目越来越多,人情链条越拉越长,礼金越出越重。过去农村一般遇上婚丧嫁娶之类的“红白喜事”,亲戚间才出礼。但现在人情支出名目繁多,孩子满月、子女升学、参军入伍、砌房上梁、生病住院等也要送礼,且礼金数额水涨船高,人情消费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很多农民喘不过气来。

  (据《党建文汇》)

  礼尚往来,本是人之常情,恰到好处的“人情礼”,能使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的空间纯真亲善清新。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礼多了、重了,久而久之就成了负担,成了恶习。越演越烈的“人情礼”不仅给农民带来了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搞坏了农村淳朴的民风。如何引导农民从过多过重的“人情债”怪圈中解脱出来,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移风易俗。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新事新办的典型和做法,积极引导农民不断改进乡风民俗,大力提倡厚养薄葬、集体婚礼等文明新风,倡导“君子之交淡如水”式的礼尚往来,引导农民把精力集中到发展经济、建设小康家庭上来。其次,要建立一套行之在效的《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加以“软约束”,如成立群众性的婚丧嫁娶协会,负责管理村民婚丧嫁娶事宜,使事情办得既隆重又体面,既妥贴又节俭。最后,还要在法规和政策上采取一些“硬约束”,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大操大办行为的查处。广大农民也要自觉与陈规陋习彻底决裂,尤其是广大农村有志青年,要勇于向旧的生活习俗挑战,敢于对不健康的消费方式大声说“不”,使人情债问题在自己身上没有立足之地,难以形成蔓延之势。大家都这样做了,人情债之风就能有效扼制,勤俭之花就会遍地开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