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半。媒体还在照例吐槽暑假已成“第三学期”的无奈。阳光下的奔跑、同伴间的嬉戏、父母面前的淘气,甚至自由自在的阅读,都仿佛成了孩子奢侈的享受。教育的疼痛如被一再忽视,终会演变为社会的沉疴。欣慰的是,不少成年人正在为此积极寻求改变。
【观点1+1】
@学苑范梦园:假期本是孩子们放松的时刻,却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填满,其中大多数是被父母安排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果不征求孩子的意见,强迫教育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请将假期活动的选择权还给孩子们!
@长歌莫倚楼:暑假是一个提升自我素质、培养兴趣的好时机,要合理利用暑假这一宝贵时间,不可虚度光阴。
@迷糊晨_:我想没有人希望暑假变成“第三学期”,但在当下的大环境下,每个人都在奔跑,你不奔跑就意味着可能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后,同样也有很多孩子希望自己能超越别人。于是,大家都在利用假期学习,暑假自然而然就变成了“第三学期”。
@快乐的山火:不会玩耍的孩子,学习能力不会强。
@江苏日月江南:暑假已成“第三学期”,实在是家长的无奈。原因有三:一是家长没有时间陪孩子活动或外出游玩;二是缺少公益性的夏令营;三是社会上适合孩子活动的空间少之又少。而且,假期过后,学校还会进行学习摸底等考试,家长在无奈中只能将假期变成学期,以避免自家孩子的学习成绩落后。
@UJ音乐工作室:把纯真、兴趣、快乐都还给孩子们吧,学习固然重要,可错过了花季青春就再也找不回来啦!
@我只陪你一起疯:我认为孩子的压力是整个社会评价体系所施加的。“只有成绩好的孩子才是优秀的孩子”已经成为社会默认的主流评价体系。因此,与其期待孩子自己改变,不如首先改变这种错误的评价体系,从每个成年人做起,才能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惟妙惟肖X9:“第三学期”的问题不可能很快解决,我们需要一步步探索更合理的教育模式。暑假不仅是孩子们学习功课的好时期,更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黄金时期,家长一定要留给孩子们自由的成长空间。
@忆雅轩-:一个暑假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例如:可以让你的学习突飞猛进,也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懒惰……每个人都各有所好,重要的是好好利用暑假充实自己。
【下期话题】
俗标语or好创意?
在深圳罗湖区笋岗路和红岭路路口的地铁九号线工地门口,竖着一块颇具争议的安全教育标语告示牌。其内容为“亲爱的工友们:在外打工,注意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别人睡你媳妇,打你孩子,花你的抚恤金!打工安全,为你自己。”一位工地负责人表示,这条标语竖立几个月来,对于工人的安全警示作用有提升,安全意识也有促进。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报记者 麻 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