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张世伟)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温县法院从细节抓起,全面实行便民导引机制,为群众提供周到、便捷的法律服务。
强化便民引导。在门岗和办公楼一楼大厅设置办公室示意图,公布每个院领导、审判人员的办公室门牌号、电话号码等,让群众来到法院直接就能找到法官。同时,每天安排一名法警值班,随时为群众提供引导服务。
设置便民路标。该院与交通部门结合,在主要路段的显著位置设置法庭、巡回办案点、社会法庭方位路标,在全县262个行政村的交通要道公布“法官村长”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向群众发放便民诉讼卡,上面有法官每月到巡回办案点、村中接待群众的时间、联系电话,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预约上法官,随时咨询,及时立案。
设立便民“两室”。在每个中心法庭设立专门的便民工作室,制作便民工作手册,群众查阅便民工作手册便可找到自己打官司的法律依据和诉状样本;群众如有法律难题,可到便民图书室查阅法律书籍。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有142名当事人在便民工作室独立完成了诉讼过程,23名群众通过在便民图书室查阅书籍和资料自行服判息诉。
实行便民提醒。在调解室和法庭工作人员的桌子上摆放“您好,请坐”“同志,别生气,有话慢慢说”的提示牌,为当事人营造温馨氛围,让当事人耐心把话讲完;每周为干警编发文明短信,提醒干警规范文明用语和司法行为,对来访群众做到耐心细致,礼貌相迎,文明接待,树立人民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提升司法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