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的大米是绿色有机食品,发展前景好;合作社规模大、渠道广,致富快……”尝到发展现代农业甜头的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福军高兴地说。
走进武陟县乔庙乡马宣寨村,扑鼻而来的是清新的泥土中散发的荷花香,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稻田旁,肥沃的黄河水正在田间流淌,田埂的电线杆安装的杀虫灯上,沾满了有害的昆虫,车子里拉着的沼液是准备向田里施的有机肥。这就是获得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的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武陟县乔庙乡马宣寨村地势低凹,池塘相连,有种植莲藕和水稻的传统,所产大米晶莹透亮,藕香绵绵,为米中佳品。该县是我国优质水稻主产地之一,水稻资源丰富,但由于分散种植,品种杂乱,多年来,所产优质大米只能廉价销售。
2006年,村里32户农民发起成立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由于优质稻种在荷花泥塘中育苗,与荷花相伴,大米吃起来有一股荷花的香气,农民为它取名为“菡香”,并于2007年进行了商标注册。
然而,好水稻也得有好的加工设备和包装才能卖上好价钱。该合作社刚成立时,由于没有加工和包装设备,水稻丰收后委托新乡市原阳县一家加工企业加工稻米,不仅要支付高额加工费,白白把稻糠留给厂家,而且在稻米产出率上被人“宰割”,还不能保证“菡香”的纯正性,影响附加值。
“要是没有农行金融服务创新,我们合作社难以发展得这么好。”王福军感慨地说。
2008年,农行武陟支行成立了惠农信贷大厅,组建了农户贷款客户经理队伍,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由于该合作社购买机器设备急需资金,王福军在多家金融机构碰壁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了农行武陟支行。作为新兴农业主体,当时农行信贷政策中也找不到对应的贷款主体,该合作社资金需求受到限制。
为解决合作社担保难、贷款难,该支行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协商,成立了武陟县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在上级行对实体型合作社没有具体管理办法的情况下,大胆探索,尝试以小企业贷款管理办法解决合作社贷款无政策支持的难题,形成了一套新的合作社贷款操作办法,在最短时间内向该合作社发放了100万元贷款。截至目前,该支行已向该合作社累计投放贷款800万元。
“在农行的支持下,合作社社员增加到了265户,流转土地2000多亩,产品不仅在河南、山西、河北等10多个省销售,还走上了北京、上海人民的餐桌,仅2013年该合作社就加工稻米150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6579万元,净利润388万元。”说起该合作社的发展,王福军乐得合不住口。
目前,该合作社生产的17个“菡香”牌有机大米品种,获得了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等全国农产品认证,并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博览会优质奖、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该合作社的品牌打响后,吸收了焦作、新乡两市四县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1万多名农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是农行支持三农的根本目的。”农行焦作分行领导说。随着土地流转到该合作社,社员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开始二次创业。为支持社员二次创业,农行与该合作社共同探讨,由该合作社的监事会、理事会成员组成农行小额农贷推荐协管小组,负责筛选推荐品行良好、信用观念强、经营活动合法合规的优质农户,农行客户经理在调查后,对推荐农户进行信贷支持。通过该合作社推荐,该支行累计向该合作社社员发放1900余万元农户小额贷款。
随着该合作社及社员发展,该支行的农户小额贷款已不能满足部分社员的资金需求。为此,农行焦作分行开始了农户贷款的换挡升级。今年,农总行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生产经营大户出台了贷款管理办法,为农行焦作分行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提供了契机。
“有了农行的这50万元贷款,完成与合作社签订的300万公斤水稻供应合同底气更足了。”该合作社社员王晓峰这样告诉笔者。
为支持从该合作社中发展起来的经营大户,针对担保公司担保费用高的情况,在上级行的指导下,农行武陟支行积极进行担保模式创新,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由该合作社向其供应大户提供担保,该合作社自愿为其推荐的农户承担代偿责任。对即将到期的贷款,该合作社协助农行负责催收,到期不能偿还的,该合作社及时为农户代偿本息。该合作社从社员土地流转费及分红中扣除代偿资金。这种方式既增加了农户获得贷款的有效性,又提高了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既防范了农行贷款风险,又保障了农户信誉,该合作社资金也不会受到损失。目前,该支行通过该合作社担保模式,已向该合作社社员发放3笔共计200万元的农村生产经营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