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处理学校人员是否违规、讨论决定学位授予标准、审查老师是否可以评上教授、老师著作是否涉嫌抄袭……”近日,《北京大学章程》(公开征求意见稿)在“北京大学综合信息服务”网站面向校内公示征求意见。北大学生将有机会享受上述权利,北大校务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也将有学生代表参加。 (据《新京报》)
“我的大学我做主”,学生有机会加入校务会,参与审查教师学术不端、处理学校人员是否违规、讨论决定学位授予标准等重大事宜,听起来让人振奋。学校管理对学生放权,表明了学生在监督和评价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受到高校的重视,我国高校的民主管理进程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然而,如何让学生真正发挥作用,不让此举沦为形式主义是北大在操作层面需要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学生入校务会的前提是,高校要保证信息公开,除了涉密信息外,都要对外公布。这样,一方面能够使相关决策更加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代表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效性和积极性。
此外,学生代表的权益要有制度保障。在高校,老师可以直接影响学生评优、毕业、考研、读博等。这些都决定了学生权利的“弱势地位”。如果没有可操作性的保障制度,部分老师很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干涉或削弱学生的“参政议政”权,学生入校务会恐怕只是形式大于意义了。
总之,学生入校务会,是高校管理的一大进步,是高校民主化进程的必经阶段。学生的权利得以维护,教师的权力加以制衡,北大向国际顶尖大学靠近的步伐扎实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