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柳诗入围“鲁奖”遭轰之说
带着自己 种种缺点的爱
彩 虹
露枕夏草(外一首)
安慰无从说起
电影院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8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柳诗入围“鲁奖”遭轰之说
——兼议新诗与文化奖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桑士达

  多年来,吾国的文坛尽管亦如“钱氏之问”,没出过不朽之作、杰出之家,但热闹总是一波接一波。最近,中国作协在官网公布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参评目录”中,湖北“诗人”柳忠秧的《自由天下骑黄鹤》和古体诗选《楚歌·柳忠秧古体诗选》分别由湖北省作协和长江文艺出版社推荐。5月24日,湖北省作协主席、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方方发微博称:我省一诗人(隐指柳忠秧)诗写得很差,但通过拉关系搞定了鲁迅文学奖评委,获得全票推荐,这样的作品入围很丢湖北作协的脸!

  面对“跑奖”责难的柳忠秧在网站以牙还牙:方方说我初评拉关系是诬陷,要负法律责任,我要起诉;她是小说家,读不懂我的古体诗就没资格评论。方方对柳的高调回应也以眼还眼:柳忠秧认个错吧,下不为例,不然你的后果更加不堪。

  世上柳忠秧本无诗名(若是柳宗元后裔该是何等子孙),历届“鲁迅文学奖”也引不起民众多少兴趣,可这回柳的“跑鲁奖”由圈内自我曝光和《新京报》等多家媒体的抨击,加之柳君不顾“茅坑越掏越臭”,在其名声响亮起来的同时,对时下的一些文化奖项也更生疑窦。

  先来拜读一下柳忠秧参评的长诗《岭南歌》节选:“国民党共产党,开天辟地。讲习所黄埔军,众志成城。陈独秀孙逸仙,国共合作。蒋中正毛泽东,兄弟并肩。”——啊哈!这算哪类古体诗?着实让吾辈惊愕哉矣!可柳君则说:“作为诗人,我则具备强大而厚实的文化自信、诗学自信、创作自信。”还自称“著名诗论家”有评在先:《岭南歌》是“中国文学史难得、世界文学史罕见”;“填补了史诗抒写岭南文化的空白”云云,多么伟大难得哟!

  “窥一斑而见全豹”。笔者亦关注中国诗歌走向,本无意参与这场无意义的争论,对其结局更不会关注,但对柳君的参评被批被轰折射了什么?却想唠叨刍议几句。

  第一,当下中国诗歌不容乐观。作为“母根文化”之一的中国诗歌,堪称华夏的瑰宝和国粹。在泱泱中华五千年璀璨而辉煌的文化殿堂中,中国诗歌创造了诗经体、骚体、汉魏古诗、乐府、格律诗、杂体诗、白话自由诗和民歌等体裁。象征着中国诗词最高成就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一直成为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学典籍。千百年来,古今诗人吟咏出了数不胜数、历久不衰的诗篇,涌现出无数彪炳史册的杰出诗人。可以说,一部诗歌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古往今来的好诗,往往是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高度统一,在卷帙浩渺的中国诗典里,诗人们真切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真实记载世间的百态万象,既有歌颂也有批判,既有抒情也有叙事,既简练精粹又深邃隽永,既明白易懂又朗朗上口,既是润物无声的甘霖又是激人奋进的鼙鼓。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坛呈现新气象,许多诗人积极探索诗歌创新,上乘之作时有问世,但总的看,我国诗歌走到今天,却一变千年来的盛兴荣华为衰落颓败,好像是从天上跌落到地下!这决非诋毁贬低、危言耸听,不要说国外文化人士对中国诗歌现状大惑不解,只要是一个稍有文化的国人,观察浏览当今的中国诗坛,就可大致得出如下结论:诗歌再没有昔日的风光,诗歌再没有闹热的市场;写诗的竟比读诗的多,一边是诗人们的沾沾自喜、自我陶醉,一边是人们对诗歌的不屑一顾、敬而远之!无怪乎今日里很多读者抱怨:诗刊无“诗”,人民文学无诗可“学”!为什么从华夏文明最涵文化、最可自豪的圭臬,沦落为人们不再青睐、不再看重的“尤物”?一言以蔽之,完全是“新诗”的自我堕落而导致的,是诗歌偏离了时代、偏离了社会、偏离了民众,诗歌自然被小众化和边缘化,长时来(至少30年吧),翻开任何一家报纸杂志(包括国家级文学刊物),所发的诗歌整体缺少文学性、民族性、可读性,大多味同嚼蜡、不知所云,可用公式对当代大多诗作(柳诗同之)作一表述:混乱的思维意象+分行排列+无韵的长语短句+无标点符号=“现代新诗”!

  纵观我国诗歌的发展史迹,以胡适倡导“五四”白话新诗为开端,中国新诗至少有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创造。尽管有了基本成型的新诗形态,但可惜的是,我们对新诗的继承与创新问题,对新诗内容与形式的革新问题,对新诗作者的教授和培养问题,没有作过“顶层设计”和系统研究,却让她继续走向不归之路!为什么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诗歌没有很好地反映人民心声并为时代歌唱,却在加速沉落退没?为什么有的报纸杂志和高等院校对诗歌的这种退化现象推波助澜?为什么一些诗歌编辑宁愿编发雾里云里、高深莫测的诗作?有些“权威”教授一味推崇西方诗歌这个“流”、那个“派”;一些“诗人”迷失历史担当、远离实际生活,把中国诗歌特有的传统和精华抛到九霄云外,固执地陷在所谓的“意识流”“后现代”和“先锋派”“朦胧派”的怪卷漩涡中而不能自拔?!

  “人间要好诗”!面对我国日益颓废的新诗状况,德高望重的文化部老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先生前年率先提出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的重要命题。笔者的《呼唤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也在2012年12月21日的《人民日报》文艺评论头条发表,为此引发了一场继承中国优秀诗歌传统的大讨论,百度等网站点击率超过1000万人次;贺敬之先生三次亲自电询作者表示支持,表示弘扬中华文化,须重振诗歌雄风。

  第二,我国文化奖项亟须改革和整顿。鲁迅文学奖是和茅盾文学奖齐名的中国最高荣誉文学奖之一。柳君糟糕的诗作竟然获得“鲁奖”评委好评,这会导致如此重要的评奖声名狼藉乎?好在中国作协鲁迅文学奖评奖办人员近日称:从地方推荐到中国作协的鲁迅文学奖入围作品正在公示期,入选作品如有问题,评奖办公室将会调查。这一表态,我想对柳君诗歌的最后评判许是不妙的音讯吧!

  自古以来,文学艺术起着引领国民精神的作用,而文化奖项则是文化的重要一环,若文化奖项败絮其中、雾霾九重,还有什么正确的文化导向和精神引领?!我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我国的文化奖项改革和整顿是题中要义、当务之急;改革和整顿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应是不让这类重要的奖项成为一些人苟名逐利、沽名钓誉的幽所和舞弊晋升的“敲门砖”,应是在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公认的前提下让入围者如杭州人所讲的“掼得过钱塘江”,应是有利于大量产生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秀作品且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正能量!

  (据《绍兴日报》)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