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实习生 贾定兴
8月1日上午,武陟县嘉应观乡南贾村村民刘卫斌及其亲属来到武陟县公安局,感谢该局民警王世新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从车轮下救出他们家祖孙三人,以及王世新和该局全体民警捐资济难、无私帮助他们的大恩大德。事情还要从该县7月12日发生的一起车祸说起。
7月12日14时许,下乡调研正在返回局里的王世新刚走到该县三条龙转盘处,突然听见“咚”的一声巨响,职业的敏感使王世新立即让司机停车查看。车祸!“快,赶紧去救人!”王世新招呼着司机。
原来,一辆电动三轮车与一辆厢式大货车发生碰撞,三轮车上祖孙三人被碾压在车轮下,货车司机惊慌失措。王世新赶到现场后,发现货车右前轮轧着一名老人的右腿和一名小男孩的右手,右后轮轧着一名小女孩,小男孩还不停地挥手喊“救命”。
危急时刻,王世新来不及多想,一边指挥赶来的群众拨打110和120 ,一边钻进货车前后轮之间的空隙展开施救。王世新先让小男孩调整好姿势,并高声指挥司机轻轻转动车轮方向,在群众的协助下将小男孩连同其受伤的胳膊慢慢托举出来。随后,他又赶紧钻到车底下去救老人。由于老人右腿被压,碎骨和衣服被卡在车轮下无法动弹,王世新找到一把裁纸刀,小心翼翼地割掉了老人的衣裤,将其救出,送上了及时赶到的救护车。最后,王世新和随后赶到的民警、护士一同将下肢受伤严重的小女孩送上了救护车。此时,他才感觉到胳膊、手心、手背等多处伤口的疼痛,浑身沾满血迹的他在围观群众的赞许声中悄然离开。
没想到,这一幕被围观群众拍成了视频传至河南电视台,电视台立即展开全城搜索,两天后,无名英雄被“搜”了出来。王世新事后了解到,事发当天,因抢救及时,受伤的祖孙三人中,小男孩和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小女孩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王世新还了解到,伤者小男孩的父母均为普通农民,突发的事故以及30多万元的医疗费已经把这个家压垮了。
此时,王世新动了恻隐之心,不但自已拿出了5000元钱,又协调武陟县东泰置业有限公司和全丰食品有限公司筹得善款5000元。7月29日,他将这1万元钱送到了伤者家属手中。王世新的善举在武陟县公安局引起了强烈反响,局党委向全体民警发出倡议,号召大家为伤者献一分爱心。7月30日上午,该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巍,党委副书记、政委闫拥军等人带着全体民警捐助的28035元善款来到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送给了小男孩的父亲刘卫斌,并向他通报了案件的进展情况。
“这是人之常情,我相信,大多数人遇到都会管的。”8月8日,面对记者采访时,王世新平静地说,“当时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想着赶紧救人。”
王世新说自己“好事儿”,只要遇见有困难的群众,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2003年,他在西陶派出所工作,一天夜里下班路过一个村口,看到一辆消防车撞在了路边的石墩上,司机和另一名消防员被挤压在驾驶室内,司机头部受伤。他赶紧找到车内的消防斧,费尽力气将车门撬开,并用自己的车和拦下的一辆过路车将伤者送到了医院。
“好事儿”,源于王世新强烈的责任心、丰富的应急处置经验以及过硬的办案本领。从警15年来,王世新先后在刑警、巡警、治安警、监管岗位上工作过,曾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多次受到省、市、县公安部门的表彰。
1990年,王世新在县局开展的反扒窃行动中,共抓获扒窃人员11人,荣立三等功一次,他也是武陟县公安局第一个从警不到一年便立功受奖的先进个人;2001年,在全国追逃专项斗争中,他创新思路方法,抓获42名逃犯,受到了省、市、县公安部门的好评,被焦作市公安局记三等功一次;2002年,他在本辖区率先创建社区警务区,大大提高了出警效率,省公安厅为此还在西陶派出所召开了警务改革现场会;2011年,公安部全国网上追逃行动开始后,他率先将本辖区的三名网上逃犯抓获归案,并替兄弟单位抓获了三名逃犯,被省公安厅荣记二等功一次……
当王世新谈及帮助别人后的感想时,他说,父母经常告诫自己,无论抓坏人还是帮好人,都是在做好事,尽心做好事,心里就踏实。
记者手记:
作为一名普通民警,王世新不仅是办案能手,而且在工作之外,善于应对突发事件,敢于挺身而出,服务群众,不计名利,这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充分印证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宗旨。
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民警是“万能”的,遇到难事儿都会第一个想到求助民警。的确,民警时刻处在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保持社会稳定的第一线,离老百姓最近。民警的一言一行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声誉,更关乎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王世新的举动,尤其是在危急时刻的表现,让百姓感受到了安全与温暖,更对警察多了一分敬佩。
自己“好事儿”,就是行好。王世新对工作的朴素认识折射出的正是人性的光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笔者真诚希望,我们的身边多一些王世新式的人,大家携手同心,共同营造和谐家园。
主人公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