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只可见一斑,而未必能见全景。只要公开了鲁迅文学奖的评选机制、标准、程序,周式“打油诗”究竟有无文学价值?究竟值不值得登鲁奖庙堂之高?公众自有分晓。
“堵住了柳忠秧,万万没想到评出了个周啸天。”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之际,网上一则“一个叫周啸天的诗人居然获了奖,气得我拍案而起”的微博受到普遍关注。该微博列举了获奖诗人周啸天的诗词选,包括写千手观音、超级女声和张国荣等“雷人”诗句。对此,陆续有网友将获奖诗人周啸天的作品发到微博上,并质疑“谁在让这样的诗人获奖”。
(据新华网)
因为个别参评作者“跑奖”而备受质疑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终于尘埃落定。所幸的是,之前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跑奖”作者无缘奖项,但令人瞠目的是,摘得桂冠的却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打油诗人”,用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的话说:“连跑奖作者都不如”。对此,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周啸天的诗纯粹就是“打油诗”,侮辱了公众智商不说,更是对诗歌的耻辱;但也有网友认为,诗歌通俗化未尝不是一种尝试,仅从部分诗集就对一个诗人“盖棺定论”有失客观与公正。
从网友上传的周啸天的部分诗作不难看出,公众的质疑并非没有道理。周啸天的诗词的确“雷人”十足,太过俗套。在公众的既有观念中,绝大多数诗歌几乎都逃不开题材固定、用词严谨、思想深邃等标准套路。然而,细细品味周啸天的诗作,确实新奇时尚、与众不同。其诗用语诙谐通俗有失严谨,题材不但不严肃,反而还融入了超级女声、张国荣等娱乐元素,既没有气吞山河的胸襟与气韵,也谈不上思想的深邃与高度,如果将这类诗歌定位于毫无精气神的“时事诗歌”也并非不可。这也难怪部分网友听说周啸天将本届鲁迅文学奖“收入囊中”会拍案而起,大呼“够呛”了。
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尽相同。在网友和部分作家眼中,看起来不入流、甚至庸俗至极的“打油诗”,在别人看来,可能视之为文化瑰宝。王蒙先生曾在《读来甚觉畅快——谈周啸天的传统体诗词》一文中对其如是评价:读到四川大学周啸天教授的旧诗《洗脚歌》与《人妖》,大为雀跃。第一,他写得古色古香,幽凝典雅;第二,他写得新奇时尚,与时俱进;第三,他写得活泼生动,快乐阳光;第四,他写得与众不同,自立门户;第五,他写得衔接传统,天衣无缝。”此番评价,不但客观、公正、中肯,而且也从侧面反衬出部分网友对周式作品“不着调”的评价有失偏颇。客观地说,仅凭几篇诗作,就对一个诗人全盘否定,确实难脱片面与“感情用事”之嫌。毕竟,管中窥豹,只可见一斑,而未必能见全景。
我们必须承认,一些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初出茅庐”时都曾上演过遗珠之憾的事件。像人人熟知的《檀香刑》就曾错失茅盾文学奖;《白鹿原》参评茅盾文学奖时也曾受到激烈争议,险些错失;托尔斯泰毕生无缘诺贝尔文学奖……从这个角度来说,周式“打油诗”未必就不是文学界即将错失的一颗“遗憾之珠”。只要公开了评选的机制、标准、程序,周式“打油诗”究竟有无文学价值?究竟值不值得登鲁奖庙堂之高?公众自有分晓。
所以说,“打油诗”只不过是主流诗歌正统、严肃风格之中吹进的一股新风,是主流诗歌的一种补充与拓展,是主流诗歌俯下身子,走下固有神坛的一种大胆尝试。公众何不用发展的眼光、兼收并蓄的心态来理性视之?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信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