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曾提出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至115以下的目标。根据最新的官方数据,我国2013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6。距离“十二五”期末倒计时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这个目标恐难如期完成。尽管综合治理多年,却没有扭转我国面临着男女比例失衡的严峻形势。从种种因素看来,我国可能出现的大批“剩男”将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观点1+1】
@芳菲飞尽:我很发愁,因为我也有儿子,很担心辛辛苦苦把他养大却要打光棍。造成男女比例失衡很大原因在于有了B超技术。虽然医院的B超室外贴有严禁鉴定胎儿性别的告示,但是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那就是个摆设。真正禁止医院用B超为胎儿鉴定性别,或许能缓解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金卫www:归根到底,还是我国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养儿防老,也是大多数国人所信奉的理念,如果国家更加完善社会养老制度,能解除大多数老人的后顾之忧,那么,“剩男”问题也会随之解决。
@南都渔夫:“剩男”不是“问题男”,人为夸大“剩男危机”或许是个伪命题。且不说男女比例失衡,即使男女比例不失衡,“剩男剩女”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与其聚焦“剩男”,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和切实落实男女平等就业等方面,放在严厉打击和惩处人为干预出生性别行为上,更具有现实意义。
@陈鱼Tina:看似“剩男”成忧患,其实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逐渐融合,择偶也可以放眼世界,跨国界交流!这不但可以解决“剩男”问题,还能优化人类的遗传基因。
@杜笠dl:这主要是重男轻女观念带来的后遗症。不能什么事都到很严重的程度才开始亡羊补牢,该问题需要全社会思考。
@嘿-冬小云:成为“剩男”的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社会也要多关注这类人群,要不然也许会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北宁老头儿:我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相信唯儿子才能延续家族的香火。其实,男孩只是人类社会的半边天,女子的地位也不容忽视。男女失衡必然影响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对此,媒体的宣传和个人观念的更新都很必要,科学生育与自然生育都要尊重自然的选择,不要刻意强求性别。其实,孩子的健康比性别更重要。
@在下小鲁:解决“剩男”问题,一是需要准父母们转变性别观念;二是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养老投入,解除人们养儿防老的思想;三是需要社会进一步宣传和呼吁,减少人们对出生性别的干预行为;四是在放开“单独二孩”的基础上,对生育两个女儿的家庭加大奖励力度,让更多人愿意生女儿。
【下期话题】
尴尬的独生子女保健费
每月5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曾经成为整整一代人的家庭记忆。但是,从1982年起对独生子女家庭实行的这一奖励政策,32年来很多省份几乎没有什么变化。5~10元的独生子女奖励,在目前物价水平下几乎可以忽略。是取消还是保留,已成为一个现实的尴尬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报记者 麻 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