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七旬的陈大妈患糖尿病已经十几年了,期间,她去过多家医院治疗,但血糖一直控制不好,还出现了全身乏力、吃不进饭等症状,情绪十分低落。前不久,她从报纸上看到,一名与她有着相似经历的糖尿病患者在焦作同仁医院内科接受治疗后,血糖最终得到了控制。8月13日,陈大妈在亲人的陪同下到焦作同仁医院内科就诊。
“其实,陈大妈的这个病例非常典型,在我接诊的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非常多。”该科主任程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糖尿病患者在求医的道路上走了不少弯路。在他们中间,不少患者四处求医问药,钱没少花、罪没少受,但血糖一直控制不好。”
在程栋看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的原因,是依从性不好。因为,控制血糖并不是简单地依靠药物,其生活管理也相当重要。
“这个不能吃,那个需要限量……绝对化的治疗方案、十分苛刻的进餐要求等让糖尿病患者难以接受,导致依从性大打折扣。”程栋介绍,“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还源于其生活方式的不规律。”
对此,程栋就糖尿病患者的进餐情况进行说明。他说,对于糖尿病患者,医生一般建议其主食进餐量最好在100克左右。但是,很少有糖尿病患者能够完全做到。因此,医生就需要从患者的生活习惯入手,为其制订一个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案,让患者一步一步地遵循治疗方案中的饮食要求。对一些体力消耗大的或者食量大的患者,可以适当把要求放宽一些。但是,有一点患者必须做到,就是要定时、定量进食。
“这样做,使治疗具有人性化。”程栋说,“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口服降糖药物,还是注射胰岛素,每次的用量调稳后都是相对固定的,如果食量不恒定,每餐用量增加或减少,这时药物的剂量没随之改变,就会导致血糖的不稳定(增高或降低)。因此,吃饭时间和食量的稳定是控制血糖的基本保证。”
采访中,程栋反复强调规律的重要性。他认为,糖尿病患者目前能够做到的就是控制病情,而控制病情的关键则在于患者有没有做到规律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
“规律的生活方式,是控制血糖的一剂良方,同时也是防治糖尿病的‘金标准’。”程栋如是说。
“除了规律的生活方式外,一些患者在饮食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比如,不少人对日常饮食中糖的概念仍停留在生活中所食用的蔗糖、冰糖、糖果或是果糖等。事实上,米面等食物中所含的淀粉就是糖。医学上,淀粉称为碳水化合物,属于多糖。由于多糖没有单糖(如葡萄糖、果糖与半乳糖)和双糖(如蔗糖、麦芽糖与乳糖)的甜味,所以使患者容易忽略控制米面摄入量的重要性,医生在治疗中要求患者控制米面的摄入量,就等于是在控制糖的摄入量。”
最后,程栋建议,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调整饮食结构,逐步减少米面的食用量,适量增加肉、蛋、奶等蛋白质类食物的食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