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国
我原本想以美丽的吉尔吉斯为题来谈我对吉尔吉斯斯坦的感受,但实话实说,无论从植被、生态、气候、建筑、城市等各个方面,吉尔吉斯斯坦算不上美丽,并且和时尚与现代化也没有过多关联。坦白地说,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比什凯克就像中国的一座北方小城,和我所生活的落魄的开封小城都无法相提并论。
但我要说,吉尔吉斯斯坦是神奇的国度。我想,这样的评价一点都不过分。就拿人文景观——古代碎叶城的遗址和自然景观——美丽的高原湖泊伊赛克湖来说,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厚爱将吉尔吉斯斯坦赋予“神奇”二字,当之无愧。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不仅是连接欧亚大陆和中东的枢纽,还是大国势力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它面积为19.85万平方公里,是位于中亚东北部的内陆国,东南和东面与中国相接,北与哈萨克斯坦相连,西界乌兹别克斯坦,南同塔吉克斯坦接壤。其境内多山,全境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三分之一的地区在海拔3000~4000米之间。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阿赖山脉绵亘于中吉边境。其中,天山山脉西段盘踞境内东北部,西南部为帕米尔-阿赖山脉。那里的高山长年积雪,且多冰川。山地之间有伊塞克湖盆地、楚河谷地等。
去吉尔吉斯斯坦除了留学生招生宣传和孔子学院合作的公务外,还为实现我个人多年来的一个夙愿。也许,对其他游客而言,吉尔吉斯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很少有人会跨越几千公里去游览一个没有现代光环和摩登时尚的土地。但对我而言,那里却是一片热土和圣地。
因为位于托克马克附近的碎叶古城,是我最喜爱和膜拜的中国伟大诗人李白的家乡。
李白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诞生在这里。中国只有一个李白,世界只有一个李白,李白的诞生地只有一个,就是唐代的碎叶城——如今的碎叶遗址。比什凯克人文大学的中方院长苏白问我,在吉尔吉斯斯坦有什么愿望想要实现?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到碎叶城遗址去看一看,带着一颗虔诚的朝圣之心去膜拜一下先人李白。苏白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所以就有了古城碎叶的朝圣之旅。
碎叶古城离比什凯克大约60公里。在中国的高速公路上驾车也就半个小时的时间,但由于吉尔吉斯斯坦没有高速公路,不远的距离竟走了两个多小时。在路上,我想象着碎叶古城曾经的大气和辉煌,想象着诗仙李白的诞生地应该是何等的美丽而灵动,想象着吉尔吉斯人对诗仙李白是何等地崇拜与敬仰,想象着李白的诞生地是否还遗留着千年的痕迹和动人的传说。急切的心情与司机缓慢的车速很不和谐,我几次想让他开快点,但出于礼貌还是没有说出口。路边是一片片田地、湿地、草原,远处是寸草不生的黑褐色的群山,在苍茫与开阔之间,我的心胸也从郁闷中解脱,我告诉自己,千年的跨越应该慢点、慢点、再慢点。
不经意间,司机把车子停了下来。碎叶城遗址到了。
我环顾四周,除了一个敞开的无人值守的铁门,和一个新修的像炮楼一样的建筑及一座毡房外,就剩下了一个高高隆起的土堆。难道这就是千年以前丝绸之路的交汇处,与龟兹、梳勒、于田并称为唐代“安西四镇”的碎叶古城吗?难道这就是唐朝西域最远的一镇,丝绸之路上曾经的重要城镇,仿唐代长安城建造的古城碎叶吗?
四周荒无人烟,地上杂草丛生,没有一点李白的印记,没有一点纪念的象征。我带着沉重的心情和无尽的失望缓缓登上古台,古台之上是几条沟沟豁豁纵横交错的土墙遗迹,依稀可见千年重镇碎叶的缩影。我站在古台上极目远眺,一股悲壮与苍凉油然而生,往事越千年,再繁荣的碎叶也只能成为尘封的记忆了!
庆幸的是,如今毕竟还留下了一个古台让人追忆,让人缅怀,让人想象。读李白诗时,想象中的碎叶城是何等的灵动和壮阔,它应该背靠大山,面对大平原,脚踏碎叶河,只有在那信马由缰、一跃千里之地才可能诞生飘逸、豪放、浪漫、羽化的诗仙。我在想象中运用精神胜利法完成了对李白诞生地的想象,我在幻想中编织着跨越千年的盛唐李白之梦。走下土台遗址,回到了现实的荒凉破落中,我走进了此处唯一的房屋毡房,希望能寻访一些关于李白出生的佐证和印迹。但里面除了几枚铜钱就是瓦罐,这些文物在无声无息地诉说着千年碎叶的繁荣与没落。没有李白的印记,哪怕是一本诗集,一个画像,一段文字那行呀!但,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留下……
我想,如果碎叶没有被清政府割让给俄国,如果碎叶从西汉至今还是中国的版图,伟大诗人李白的诞生地怎么会是这般境地。我们一定会为他立一座仰天长啸、对酒当歌、英俊潇洒、追星揽月的白色雕像;我们一定会为他修建一条碑刻诗文的长廊;我们一定会为他画一幅且行、且饮、且歌、且诗的行迹图;我们一定会为他建一座纪念馆,供后人顶礼膜拜。
我请同行的志愿者寻问卖纪念品的老太太,知道不知道中国的大诗人李白生于此地。老妇人似懂非懂地说,我们来错了地方,并给我们指向一个方向。我顿生惊喜,立刻驱车前往。我说嘛,我们的李白怎么能出生在这么荒凉的地方呢!可是,我们越走越找不到路,没有任何标志,更没有任何指示,我们在茫茫田野里四处寻觅,只发现了一个高高的土堆。土堆的前面有一个看不清文字的牌子,我想,这也许就是李白的诞生地吧。我一路狂奔,吃力地攀爬上去,我知道这股动力是巨大的精神力量在起作用。登上高台,但还是一个像刚才一样土墙的遗迹,我伫立良久,脑子里翻动的是历史的画面,天苍苍,野茫茫,俯首沉思,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李白生在这里,我却感受不到他的丝毫气息。此时,我忘记了他是一位诗人,他是一位行者,他是一位仙人,他是一位饮者。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他的生命在他的诗里,在他的酒中,在他一泻千里的气势中,在他仰天大笑的笑声里……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知李白者,李白也。
回到比什凯克,我和苏白谈起碎叶之行的感悟,谈起我对李白的热爱,苏白不是个文人但是个爽快的执行者。他提议,在2015年李白诞辰1315年时做两件事,一是邀请国内外研究李白的学者到碎叶开一个纪念李白诞辰1315年的学术讨论会;二是上书文化部和孔子学院总部,在吉尔吉斯斯坦为李白建一座雕像和一个纪念馆。苏白自谦地说,他没有我的文采好,让我带笔上书。我借着酒劲欣然应允,如果能为李白做成此事,便不枉为李氏后裔。但愿中吉两国共同努力,为李白立一座不朽的丰碑,架一座友谊的桥梁,筑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