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南水北调中线行大型系列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南水穿漳出安阳
踏访水利的“红土地”
记者手记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8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水穿漳出安阳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南水北调中线穿漳工程倒虹吸。南岸是安阳市安丰乡,北岸就是河北省磁县。
  穿漳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河南段的最后一段大型工程。
  穿漳工程横跨河南、河北两省,轴线全长1081.1米,在安阳市境内倒虹吸长700多米。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在安阳市境内共布设了分水口门3处。
  毗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林州市红旗渠,难忘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岁月。
  为保护安阳市的文物古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绕过殷墟而过。图为世界文化遗产,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殷墟。
 
   

  核心提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由南向北进入安阳南郊,沿西北画了一个半圆,再向北去,在安阳市境内全长66公里,穿越汤阴县、文峰区、开发区、龙安区、殷都区和安阳县6个县区,14个乡镇、85个行政村,工程建设用地2.76万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段全长66公里,分安阳段、汤阴段、穿漳工程3部分,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河南的首开工程。

  其中,穿漳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南境内的最后一个“超级工程”,由钢筋混凝土质地的倒虹吸、进口检修闸、退水排冰闸、出口节制闸和两岸连接渠等部分组成,轴线全长1081.81米,其中倒虹吸段长619.18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经由此处穿越漳河后,告别河南,进入河北境内。

  本报特派记者 许伟涛

  实习生 吕丹阳/文

  本报特派记者 赵耀东

  见习记者 李政阳/图

  安阳,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在河南境内经过的最后一个城市。

  7月15日10时50分,本报“南水北调中线行大型系列报道”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安阳市安丰乡与河北省邯郸市讲武城镇之间的南水北调中线穿漳工程。

  “每两个小时要上报水位数据,目前充水水位已达4.8米。”正在渠边巡查的张跃平,就是干渠岸边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赵村村民。他手指着倒虹吸北口的建筑物,“北岸就是河北省磁县”。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由南向北进入安阳市南郊,沿西北画一个半圆,绕过殷墟,再向北去,并在穿越漳河后,告别河南,进入河北境内!

  安阳之所以选定这样一个线路,据知情人言“与保护殷墟有极大的关系”。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安阳,曾带给人们一个又一个惊叹,其中,最为世人瞩目的,当数殷墟的发现。

  一个多世纪之前,甲骨文现身安阳殷墟,世界为之瞩目。1928年开始的殷墟考古,又打开了这座地下博物馆的大门。经过几代学者的发掘与研究,这里发现了商代晚期的宫殿群、王陵大墓、手工业作坊、车马坑等重要的文物古迹,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以甲骨文和青铜器为代表的殷墟文化,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也正由此,自1961年国务院公布这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后,殷墟便一直得到安阳人民的呵护,远离城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独善其身。

  其实,纵观安阳数千年的历史,我们惊异地发现,这块太行山脉环绕西北、洹河等大小河流纵横其间的土地,堪称水利工程大地博物馆。

  安阳水利,肇自汉安帝时修筑的西门渠。《史记·河渠书》载,“西门豹引漳水灌邺,以富魏之河内。”此后,史起修筑的横渠,曹操修筑的漳渠堰,隋代修筑的太平渠,唐代修筑的高平渠等,相继被历代史书所收录。

  特别是,西门豹修建的引漳十二渠工程,是在郑国渠、都江堰之前,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据说,西门豹修建的引漳十二渠,经数千年间而不废,在灌溉10多万亩农田的幸福灌区,至今安阳县高穴村还有邺渠、闸门的遗迹。

  安阳之地崇尚水利,在新中国建立后,更有着淋漓尽致的表现。地处安阳所辖林州市的红旗渠,兴利之突出,建设者精神之可贵,已彪炳中华民族的水利史册,自不待言。

  “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明代竟陵派领袖钟惺怀念曹操的《邺中歌》,从咏叹漳河开始,尽述了魏武帝曹操的一生。而如今,漳河又迎来自己新的一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河床下洞穿过,以倒虹吸的工程姿态连接其河南、河北两省,书写出“一渠碧水向京津”的新传奇。

  穿漳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河南境内的最后一个“超级工程”,由钢筋混凝土质地的倒虹吸、进口检修闸、退水排冰闸、出口节制闸和两岸连接渠等部分组成,轴线全长1081.81米,其中倒虹吸段长619.18米。

  普通的倒虹吸工程,河床深处是泥土,相对便于排水施工。而穿漳工程最大的技术难点就在于河床下70余米深的砂卵石冲积层,恰似一个漏斗,只要一个点抽水,四面八方的地下水都汇集而来。

  如此一来,施工中一旦排水,周边村庄的水位也会随之下降,这不仅会加大排水的工程量,也势必影响到周围百姓的生活用水。

  究竟该如何防渗防降水?在反复论证后,建设者们最终选定了采用防渗帷幕与井点降水相结合的施工方案。简而言之,就是在要进行施工区域的一周,像梅花桩一样,在其周边钻下七八十米深的孔,然后灌入水泥泥浆形成防渗墙。

  据悉,目前国内对这种较深的砂卵石层采用帷幕灌浆方式防渗的工程实例不多,穿漳工程成功的经验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穿漳工程的倒虹吸工程入水口处,一排由一个个钢桶连成的链条横卧在渠底,两端分别被固定在坝堤两岸的上端,全身黝黑,像绕在干渠上黑色的“项链”。这排铁桶连起来的链条学名“拦冰索”。

  原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干渠一路北上,气温也随之变冷。到了安阳与河北交界处后,冬天最低气温将达到零下10℃左右,那就意味着结冰。当寒冷的冬季来临,它就漂浮在水面上,拦截着冬日浮冰,使之不至于进入倒虹吸管道,拥堵地下水流。在倒虹吸入口东侧,是一道闸门,叫退水排冰闸,被拦截的冰块沿着此处转入了漳河泄洪道。

  漳河源出长治西部和北部山区,有清漳河与浊漳河两源,下游位于河北省、河南省之间,同时是安阳和邯郸两市的分界线,并于河北省馆陶县汇入卫河之后,合称漳卫河。

  汛期泄洪时,漳河河道最宽处有500多米。晴空俯瞰,漳河宛若一条银带蜿蜒东去,故古人曾有“漳河水东渐,太行气西来”之说,而著名的“磁州八景”中的“漳渡晴澜”更是历来为人所称道。

  如今,站在漳河南岸,可以看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口检修闸与漳河北岸的出口节制闸遥遥相望。而中间隔着的,正是干涸见底的漳河河道。

  据测算,安阳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4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11.9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22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七分之一,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十四分之一,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水资源标准。目前,安阳市民的饮用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和岳城水库,遇上枯水年生产、生活用水都会显得紧张。据悉,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通水后,安阳段将设分水口门3个,分别为汤阴县董庄、文峰区小营、殷都区南流寺,年供水量3.34亿立方米。

  我们相信,届时漳河两岸的人们也会由于得到了生活和生产用水的补给,并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再次看到“漳渡晴澜”的美景。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