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我的追求
我的墓志铭
为流浪的珍珠 寻找回家的路
视 觉
城市公园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墓志铭
□李卫国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很久以前,我就想为自己写一篇墓志铭,在读大学期间我曾准备写一本书,书的名子就叫“名人之死”。

  之所以选择这个命题,是因为我在大学期间用尽了中午休息的时间,几乎看完了图书馆所有的人物传记。我在读名人之生,我在想名人之死,人类在面对共同的生死命题时却呈现出伟大、悲壮、平凡与卑微。很多伟大的名人,的确属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的伟大和死的光荣的一种人生境界。

  一个人面对死亡而表现出的淡定和坦然,是需要勇气和极大智慧的。在阅读中我发现,很多名人在活着的时候都给自己写下了身后的墓志铭。

  我最喜欢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在16岁时就为自己写下了墓志铭:“这里埋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哲学家伏尔泰为自己写下了这样的墓志铭:“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萧伯纳坦然地写到:“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海明威则幽默地说:“恕我不起来了。”贝多芬用他那纯洁的灵魂写道:“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伟大的音乐家聂耳给自己的墓志铭颇具艺术情怀,他写道:“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声音。”“巴蜀鬼才”魏明伦曾经为自己写了一篇墓志铭:“没有白活的人,值得研究的鬼。”北师大教授、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早在1978年他虚岁六十六之际,就为自己预撰了自传式的墓志铭。其原文是:“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冯玉祥将军的墓志铭朴实、坦然且大气:“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要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一代大家沈从文的墓志铭更显出了人生富有哲理的思考:“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后人对他的评价更是贴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读了太多的名人之死,看了太多的墓志铭,我对死亡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论到哪里,我总爱到墓地去看看,只可惜没有看到多少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墓地。都是一个坟头一块碑,碑的形状大同小异,不是长方形就是长方形墓碑上顶个半圆,一般是没有碑文只有名字和生卒年月。就这样掩埋了一个人的一生,我总是觉得有点缺憾。人无论贫富与贵贱,伟大与平凡,总该有所评价吧!

  2003年10月,我受命前往西伯利亚去给已故的靳德行校长立墓碑,我第一次走进了异国他乡的墓地。我感受到的是另一种死亡文化,并对我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动。

  俄罗斯的墓地大都在森林里,风景优美,寂静、安详,墓碑的形状千奇百怪,各具特色,上面都有死者的照片,有的还刻成了雕像。墓碑的前方都有一块几平方米的空间,人们来祭奠时也不是哭哭啼啼,而是在墓碑前喝酒唱歌。我当时就想,我死后能不能再回到我的家乡,在绿色的大山之中,或在宽阔的大海之滨给我寻找一个安放心灵的地方。我不是一个伟大的人,也不是一个有名的人,更不是一个有权的人和有钱的人,但我是一个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浪漫情怀的一个大写的人。我不想用一块冰冷的、没有生命气息的石碑给我的一生作一个交待。我要竖一个雕像、配上我最青春年华的照片,碑的后面要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墓志铭。

  想给自己写一个墓志铭的愿望由来已久。其实,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但最难给自己评价的人还是自己。此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一个人永远活在别人的印象里。

  一次朋友聚会,我酒后微醉地向一个朋友提出帮我写一篇墓志铭的要求,时隔不久,朋友以调侃的语气告诉我,受人之托终己之责,写好了请笑纳。原文如下:

  朋友们,你们觉得像我吗?我很满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