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8月,因全国多地发生了数起少女失踪案件,被称之为“黑色八月”。据媒体不完全披露的消息,截至目前共有6名年龄在20岁左右的女学生遭遇“八月劫”,其中高渝、高秋曦、王金芳3名女大学生被证实已遇害,另有1人遭囚禁、性侵,1人被传销组织骗走,还有1人至今仍下落不明。
9月份又将迎来各高校学生返校高峰。记者采访到的安全专家认为,上述事件背后折射的是女大学生群体防范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突出问题,对法治健全的社会来说,打击犯罪活动和预防犯罪、加强公民自身保护同样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讲,“黑色八月”带来的警示,值得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内的各界人士反思。
▶▶▶警示录
女大学生 为何会遇害
1 8月9日晚,20岁的重庆邮电大学女生高渝搭错车后与家里失联。失踪11天后传来高渝被害的消息。嫌疑人正是她搭错车的车主蒲某。蒲某交代,在搭车途中他和高渝发生争执,将高渝杀害后潜逃。
警示:尽量不坐黑车,不与不认识的人一起拼车。如果很晚打车或去路程遥远的地方或途经偏僻地,上车前记住车牌,记住司机的体貌特征和工号,电话告知一下朋友或家人。单身女性要避免和司机发生正面冲突,等待下车后再求助家人或警察。
2 8月12日,19岁的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女生高秋曦与家人失去联系。27日晚,高秋曦被证实遭遇抢劫杀害,犯罪嫌疑人已经落网。
警示:遭遇抢劫时应讲究技巧,不应正面激烈反抗,否则易被杀害,不妨顺从地将身上所有钱物交给犯罪分子,同时记住其面貌特征,而后迅速报警,就可能不会丢掉性命。单独外出最好随身携带用于防身物品,如微型警报器等。
3 8月21日,22岁的女大学生金某在济南火车站坐上一辆黑车,后被黑车司机绑架、囚禁4天,其间遭多次殴打、强奸、性虐。25日,金某趁犯罪嫌疑人不备,偷偷用手机发出了求救短信。济南警方接警后,将犯罪嫌疑人代某抓获。
警示:在外地不要坐黑车,一定要去正规的汽车站、公交站点或打正规出租车,索要正规车票。上车后、下车时都要牢记车辆号牌。还要注意车内服务监督卡,上面不仅印有司机本人照片,而且还有司机的姓名、公司名称、车牌号和单位电话等信息。
▶▶▶追 问
女大学生真的易遭遇毒手?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学教授王大伟指出,被害人学理论有一种说法,即4%的人承受了40%的犯罪侵害,用形象的话说就是“吃柿子专拣软的捏”。如果一个女孩子是单独出行,这就叫显弱,如果她在和嫌疑人交谈过程中露富,犯罪分子就可能会临时起意。
王教授告诉记者,各种人群的被害性程度不同,和中老年人相比而言,大学生群体的被害性程度较高,而年轻女孩的被害性程度更高。媒体披露的几名被害女孩当中,她们所处的环境均是车站、公路等不熟悉的地方。而女大学生群体被害性的共同特点是,所受教育程度高,普遍对自己的行为有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应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但实际上她们的应对能力很弱,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也较差。
专家指出,不是所有女大学生都会遭遇侵害,针对个体的被害可能性而言,一个女孩单独外出就是一种“显弱”,加上不经意间露富,如打电话、玩电子设备等,就会引起犯罪分子的注意。此外有的女孩对危险状况缺乏预见性。上述案件中,一名女孩上了黑车后还打了很多电话,说明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处险境,而另一名女孩晚上任凭黑车司机在陌生城市里拉载着四处乱转,说明她们都缺乏对险境的察觉力。
北京蓝鹏律师事务所律师庞理鹏认为,此类案件集中在一个月份,发生如此高频率,也和暑假学生打工潮及贫富差距较大有关。他分析,从时间上看,8月份正值暑假和开学前夕,大学生大多会外出打工或者离家返校,加之涉世未深,防备心不高,为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从案发地点看,往往是在车站、码头、高速公路边。此外,夏秋季节也是女性遭遇抢劫和性侵害案件的高发期,女学生穿着单薄或暴露,易引起犯罪分子的注意。从社会环境上分析,社会人口流动频繁,贫富差距较大,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也是此类犯罪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剖 析
安全教育缺失带来隐患
专家认为,女大学生们险境察觉力差,主要还是学校和家庭的安全教育缺失导致。这些理应从幼儿园、小学就受到的安全防范教育,直到她们上了大学也没能解决。虽然犯罪分子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但是也无法挽回女孩们付出的生命代价,无法弥补每个家庭受到的伤害。
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武伯欣认为,大学生群体思想比较单纯,缺乏对社会阴暗面的认识,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下手的目标。另一方面女学生又多缺乏防身技巧,不会与犯罪分子周旋,遇到侵害基本没有反抗能力。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群体的安全教育,特别是女生的防身培训。比如一般女子很难和犯罪分子格斗,应该在保持警惕的同时对所处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抓住时机及时逃跑,才是化险为夷的最好方式。又如遭抢时不要把钱包直接递给抢匪,而是向远处丢去,然后向相反方向逃走。
“眼下各学校都面临开学,学校对新生都会开展入学教育,应该加入生命安全教育、女性防范教育等,通过案例对学生们有所警示,特别是路途中遇到突发事件、遇到歹徒应该如何应对等等。”
王大伟认为,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也不能忽视。目前很多家长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成功教育方面,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对孩子的平安成长却关注不够。家长往往对孩子灌输的都是社会上充满“鲜花”和“阳光”的一面,而“阴暗”的一面却很少当面提及,因此很多孩子从小就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就像孩子出生后要打各种免疫防疫针,犯罪预防也是如此,应该从小就‘种牛痘’。”王教授指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要以案说法,通过具体案例生动教育,让孩子们对犯罪有所警惕,在生活中学会应对各类侵害,学会自省、自助、自救。学校、家庭的安全防范教育要从小抓起,不能指望进入社会后再学会。”
专家都提到大学生要学会机智应对险境,网上也盛传“如何给犯罪分子一个不杀你的理由”之类的秘笈,即面对不法分子时,千万不要激怒不法分子,以免对自身造成进一步的伤害。有关人士认为,不知道如何判断自己已陷入险境、更不知道面对险境时如何应对,这才是女大学生发生悲剧的主要原因。面对安全教育缺失造成的悲剧,社会不能再无动于衷了,尤其是高校必须想方设法补齐这一短板,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建 议
要寻找和创造机会报警
庞律师认为,学生应学会“及时”报警,向警方求助。民警有救助公民的义务。“一旦你发现人身安全有威胁或者有威胁的可能,都要及时报警。过于小心或许只会让你出一身冷汗并很快平静,但是疏忽大意没有防范却有可能让你丢了性命。”
律师建议,一是要“找机会”报警。很多案件曝光后,我们发现当时是有很多的机会可以报警的,但是由于恐惧或者遇事不冷静,往往没有利用好报警的机会,才发生了惨剧。二是要“创造机会”报警。之所以如此强调报警的重要性,是因为能够与类似绑架之类的不法行为对抗的就是民警。但是如果在尝试一次以后被歹徒发现,再尝试就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一定要谨慎。毕竟,只有活下来才有谈机会的资本。
对遭侵害的学生家人来说也需学会及时报警。记者了解到,一般人在失踪24小时后可以报案,公安机关会协助找人,失踪超过48小时,公安机关才会立案。如果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比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随时可以报案寻找,失踪超过24小时就可立案。另外,针对弱势群体,目前国家通过了《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其中第8条明确列举了6种情形作为立案侦查的参考标准,第2种情形规定:“只要有儿童或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妇女失踪报案的,就应当立即立为刑事案件。”
北 晚
公安部发布女孩搭车须知
近日,连续发生女大学生搭车造成的问题,公安部提醒女孩独自外出搭车需注意的7个细节,不仅是黑车、正规出租车也发生过司机犯罪行凶。
①不坐黑车。
②不与陌生人拼车。
③记下车牌号。
④坐司机后面位置。
⑤夜间记得开窗。
⑥随时注意行车路线。
⑦不暴露自己手机是否有电,并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