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省运会期间 全市邮政快递将严格收寄验视
专科补录志愿填报25日、26日进行 未被录取考生请抓住机会
明后两天有小雨 气温将有所下降
低保户请尽快办理水费减免登记
山阳区10名困难群众 获商业保险医疗救助
成自安:情系讲台四十四载
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 13日开考
金融助力我市中小企业发展
16年后再续无偿献血情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9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成自安:情系讲台四十四载

作者:本报记者 陈作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成自安老人。 陈作华 摄
 
   

  100岁的年龄,44年的教龄,76岁方离开三尺讲台——成自安老人,当属我市教育界迄今年龄最大、离开教学岗位最迟的园丁了。

  近日,在温县县城一个小区里,记者见到了在孙子家颐养天年的成自安老人。老人脑筋清楚,听力和表达能力都好,这让记者得以和他直接交流。

  老人1914年出生在温县武德镇西冷村,儿时的情景,他还依稀记得。家里虽有十几亩地,可那会儿不是旱就是涝,庄稼收成很不好。他6岁开始上私塾,除读书外,还要拾粪。西冷村临大路,每天五更起来挽着箩筐跟着大车拾粪,天亮后去学堂读书。

  《三字经》《弟子规》《中庸》《论语》等,成自安一直读到16岁。他本想到正规学堂继续念书,却被父亲以生活困难为由阻止。于是,他开始做起小买卖。每天挑着箩头从外村买些红薯,拿回家蒸熟了再挑到村头去卖。

  20岁那年,他成了家。成家后,父亲让他去一家饭馆当店小二。他自以为是读书人,嫌当跑堂丢人,再加上当时兵荒马乱,婚后一个月他就去了湖北,跟布贩子当学徒。两年后,因母亲病故,他又回到老家,继续卖红薯。

  “‘七七’事变后,世道更不安生。一天,我正在地里干活,突然来了几个拿枪的人,说我是汉奸,把我带到另一个村子,吊到树上就打。其实,他们就是想讹钱。第二天,我趁他们不备,冒死逃了出来。”成自安说,“还有一天,几个皇协军看见我在地里干活,就朝我走来,我丢掉锄头就跑,他们就在后边放枪。那会儿我想,打死我就算了,打不死就不能被他们抓住。”

  1947年,家乡解放了,成自安被安排给村里的孩子们当老师。1949年,村里正式成立学校,他经过考试成为一名正式教师。之后,他先后在温县赵堡镇北平皋、西水运等村学校教书。在西水运小学,整个学校就他一个老师,他一干就是12年。当时,从一年级到四年级,50多个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上课,4个年级的语文、算术、自然等课程,都由他一个人承担。

  除了上课外,他还要自己种菜、做饭。在西水运小学的十多年里,他工作认真负责,没有因为个人的事情耽误过一节课。为此,他被县总工会评为劳动模范。1971年后,他又被调到北冷乡许北张村学校教学。在这里,除了教初中数学外,他还担任班主任。直到1990年,76岁的他才离开站了44年的讲台。

  离休后,老人的生活从容而平淡,每日里看书、读报、写毛笔字、侍弄小菜园子。老人的毛笔字是从上私塾开始写起的,几十年来基本没丢下过。他在教书时就常给村民们写对联,离休后更是发挥余热。街坊邻居谁家遇到婚丧嫁娶之事,写对联必定要请他帮忙。尤其是每年进入农历腊月初十以后,每天都有人拿着红纸请他写春联,有时他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虽然忙点累点,但老人觉得充实而快乐。

  老人一辈子不打麻将、不沾烟酒,生活俭朴。虽说有离休工资,但他轻易不让家人给他添新衣服,甚至连条新毛巾都不舍得用。老人喜欢吃酸的,不仅菜里要放醋,每天晚上睡觉前还要喝点儿醋。如今,老人每天都要骑着三轮车到处转转,看看孙儿,看看庄稼,看看城里有啥新变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