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丽娜
本报通讯员 王 兵 王 娜
“今夏,沁阳电网日用电最高负荷达36.9万千瓦,同比增长19.8%,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但抢修人员的工作量和往年相比减少了不少。”谈起今年沁阳电网的迎峰度夏工作,沁阳市电业局局长程旭颇为自豪。连日来,记者奔波于沁阳市政府、产业集聚区、各个乡镇,从耳闻地方政府部门对供电可靠性提升的肯定,用电客户对供电服务的认可,再目睹广大群众尽情享受电器化所带来的便利,使记者切实感受到该局服务地方发展的真诚以及建设电网的良苦用心。
满负荷运转之痛
2013年的7月,是一个让该局全体职工难忘的月份。程旭清楚地记得,负责生产营销的主任们一开会就说:“110千伏护城变电站负荷要满载了,35千伏崔庄变电站也要满载了,许多供电线路隐患重重,110千伏沁阳变电站因负荷太大,造成一个变压器一侧的刀闸烧黏连了,临时用一个变压器带一个10千伏单母线代供电,风险很大,一旦出问题,会造成大面积停电。”天天听全局上下讲这些,让程旭的一颗心总是悬着。
近年来,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昊华集团、晋煤集团、神火集团等企业相继进驻沁阳,使该市铝电、玻璃钢、造纸机械、皮革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同时,沁阳的房地产也得到发展,原先的平房变成了高楼,一栋楼几百户的用电量可比得上一个企业的报装负荷,甚至超过一个小自然村。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的激增,使沁阳电网的供电能力捉襟见肘。
“借风使船”建电网
2012年年底,程旭担任沁阳市电业局局长。上任伊始,他就组织生产部、营销部、工程建设部等8个部门召开沁阳电网分析会,对整个沁阳电网的安全性、供电能力进行分析,并结合近年来沁阳居民用电增长的趋势及沁北集聚区下一步招商引资项目,提出了沁阳急需将规划的110千伏王曲变电站项目落地发挥作用的建议,解决用电瓶颈问题。
一直以来,变电站征地难是困扰电力系统的一大难题。为此,程旭多次去沁阳市政府找主管领导,陈述沁阳电网建设的详情和变电站征地的艰难。沁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城建、规划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最后通过市政工程无偿划拨的方式解决了王曲变电站的用地难题。有了土地,该局一边上报审批,一边投入力量紧锣密鼓地建设,使王曲变电站提前投产。
主网的可靠性增强后,配网问题更加突显。为了进一步缩小接触网事故停电范围,降低牵引网电压损失和电能损失等配网问题,该局根据负载率变化曲线和实地考察,决定在城区建4个开闭所,其中一个开闭所因居民客户担心辐射,工商业客户担心影响生意迟迟落不了地。经过多方协调,最终将这个开闭所建在市政府文化艺术中心旁边,及时保证了周边项目的报装供电。
“按照电网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我们下一步将规划建设两个变电站,分别是110千伏王召变电站及110千伏西万变电站,重点保障沁北集聚区的招商引资项目。这两个变电站的投运,可保障沁阳市电网5到7年的供电能力,最起码不用担心负荷压垮主网了。”该局总工程师申钢强向记者表示。
迎峰度夏安然过
沁阳市西向供电所所长王军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放了两台电脑,他每天得空就盯着两个电脑屏幕上的3个画面,分别是负荷图、超流图、变压器负载率。该所管辖的区域内共有多少台变压器、多少台混变、多少台抗旱变、多少台专变,王军如数家珍。王军向记者介绍:“如果看到哪个地方负载率太高了,这个地方接下来就可能需要抢修或者改造了。以前由于网架结构不坚强、不合理,只能看着心里着急,但今年这样的情况一次也没出现过。”
“今年抢修人员的工作很‘清闲’,这得益于我局对电网建设的超前谋划、及时优化。”该局营销部主任陈伟说。王曲变电站投运后,该局于今年3月初召开了一次城区电网优化会,着力开展负荷转移工作,把护城变电站、崔庄变电站部分负荷向王曲变电站转移,把在检修中发现隐患的供电线路一次性更换。同时,借助焦作供电公司下拨的大修资金,将35千伏变电站存在问题的设备全部更换。
“必须先将以前满载和超负荷运转的崔庄变电站、护城变电站、沁阳变电站负荷转移到王曲变电站,才能对老旧残弱设备进行大规模更换,因此王曲变电站的投运十分必要,这是转移负荷和更换大量问题设备的前提,否则会造成大面积停电,给群众的生活和企业的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陈伟向记者解释。
电网建设上的变化,让全局上下都感受强烈。“今年7月份,沁阳电网用电最高负荷过后,只有3条线路接近满负荷运转。”该局生计部负责人王文生感慨地说,“年年迎峰度夏我们都十分担心,但今年和往年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