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院日前对已争议两年之久的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案作出终审裁定,毋本人以受贿罪获无期徒刑,萧县80多名“送礼干部”被免职。 (据《大河报》)
80多名“送礼干部”被免职,说明在党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下,曾经让买官者心存侥幸的“法不责众”失去了以往的效力,彻底打破买官卖官潜规则,从根本上改善政治生态,现在正是时候。
毛泽东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干部应该德才兼备,应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果将所谓“市场逻辑”引入官场,让买官卖官常态化,放任“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调动”的官场潜规则大行其道,则必然形成“贪而优则仕”的可怕逻辑,必然出现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局面。
吏治腐败表现为利益集团里的“圈钱”游戏,不仅严重侵蚀干部队伍肌体,而且会迟滞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步伐。前几年,广东省茂名市买官卖官风气盛行,成为官员中半公开的秘密,民间甚至流传着从科长数十万元至副市长数百万元的“价目表”。既然人有钱就能买官,做了官就更有钱,茂名市各级干部谁还把心思放在立党为公、勤政为民上,反正“上面”只认钱,不管政绩和能力。结果,从2005年到2011年,茂名市人均GDP在广东省21个地市里一直处于中下游,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茂名市有个镇长是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努力工作、卓有成效,但多年没有提拔。为了升任镇党委书记,他抵押贷款5万元,凑了20万元行贿,此后很快被提拔,但在此次茂名腐败窝案中也受到处理。这位大学生镇长是厌恶潜规则但又屈服于潜规则,因潜规则受损又要通过潜规则止损的典型。所以,要彻底打破买官卖官潜规则,仅仅惩治一批腐败者远远不够,还需铲除买官卖官腐败行为滋生的土壤。
如何做到标本兼治?一是对于提拔干部的责任,应像审计经济责任一样追查到底,让那些企图卖官的贪官认识到,试图通过邪门歪道取得官位的人,也往往是容易出事的高危人群,很可能成为颠覆自己的陷阱;二是需要均匀持久地保持“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力度,并迅速跟进文化建设,在廉政教育、用人机制和作风建设等方面查缺补漏,形成再立规矩的声势,使政治生态得到净化。
笔者相信,持续升级的反腐风暴一定能将买官卖官等官场积弊荡涤干净,还国人一个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