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推动公办学校骨干教师交流轮岗
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9月2日出台文件,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满两届后,原则上应交流;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达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年限的专任教师,均应交流轮岗。
【观点1+1】
@惟妙惟肖X9:现在一些地方所谓的“入学难”,很大程度上是“入好学校难”。此次三部门出台这项轮岗交流规定,目的是缩小各学校间教育水平的差距,缓解择校乱象。但是,让相当一部分教师或校长放弃优越的教学环境,会使规定实施起来遇到很多阻力,希望相关部门的后期监管能真正落实到位。
@爱苇之人:我们应该同时加大对非重点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使教师的待遇更好。否则,此举依然是换汤不换药,校长交流、教师轮岗等举措仍达不到教育公平的目标。
@芳菲飞尽: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慢慢失去了动力,如同一潭死水。换岗就像是让死水流动了起来,为学校带来了新动力。我们可以更大胆一些,让普通老师也加入换岗的行列,城区的老师和农村的老师也要彼此交流,让城市和农村的孩子接受相同的教育。
@雨娃同学:有关部门出台这样的文件初衷是好的,如果能够认真贯彻执行,让教育资源真正平均分配,那么,一定有利于学生公平地享受义务教育。但我们知道,重点和非重点学校还存在硬件设施的差别,仅让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还不够。
@菏泽新志:此举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执行中也许会变得面目全非。很可能,有些地方教师的轮换不是按教学能力而是按交际能力进行,往往“会来事”的校长和老师能稳坐重点学校,只剩下“不会来事”的老师“打游击”。所以,后期的监管落实很重要。
@江苏日月江南:在教育资源严重失衡、择校风不断蔓延的情况下,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缩小各个学校之间不断扩大的软硬件差距,缓解社会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焦虑情绪,已经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而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就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的良好方式,有利于缩小各学校间的差距,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吝时工:当前,我国的教育发展正在由普及阶段向提高阶段转变,校长任期交流及老师轮岗制度的推出,适应了这一发展过程。优秀的教育经验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提升,并有望达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目的。但好制度要走好,应有相应的配套保障措施。
【下期话题】
让座风波与道德捆绑
近日在武汉801路公交车上,一位坐在老年座位上的年轻人因没让座,遭几名老人暴打。据了解,事故起因一方面是年轻人不肯让座心有怨气,另一方面是因为碰撞引发口角,致使事件进一步恶化,引发了挥拳相向的恶果。让座风波引发的道德悲剧频频发生,让公众感慨颇多。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报记者 麻 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