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中医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大有可为”
不可不防的“甜蜜杀手”
倾力打造一流的中医康复科
“春捂秋冻”不能随便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9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大有可为”
——市民走进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参观侧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任陇滨在向参观团成员介绍科室的情况。 本报记者 朱传胜 摄
 
   

  本报记者 朱传胜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中医是无法看急危重症的。殊不知,市中医院近年来在“两条腿走路”(西医水平跟得上,中医水平站在前沿)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急危重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012年,该院重症医学科的成立,标志着我市中医急诊急救和重症监护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9月5日,“市民走进中医院”参观团一行6人来到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参观,对中医治疗急危重症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设备先进

  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求

  9月5日上午,参观团成员在市中医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了,来到此次参观的目的地——重症医学科。与其他科室不同的是,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封闭的科室,一扇厚重的大门将该科与外界隔离。戴上无菌帽和口罩,穿上鞋套,经过严格的消毒后,参观团成员终于进入了这个外人不能随意进出的科室。

  据了解,该科大约有300平方米,医用多功能吊塔,心电监护仪,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有创压力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呼吸机和无创呼吸机,心电图机,心肺复苏机,电子冰帽,血气分析仪,除颤仪,机械排痰仪等设备一应俱全,可以满足所有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求。

  “重症医学科英文简称ICU,是专门收治危重症患者的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说,ICU是危重症患者能否生存下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一家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体现。”该科主任任陇滨向大家介绍。

  在该科参观团成员看到,几名医护人员正围着一位患者不停地忙碌着。据了解,这位患者已有90岁,患有重症肺炎,目前还处于昏迷状态。“其实,重症医学科病房和普通病房的区别是,除了先进的设备和综合性的医疗理念,医护人员要时刻守在患者的病床前,一刻也不能离人。”任陇滨说。

  除此之外,该科还设有中心监护站,以便医护人员可以随时观察和记录所有患者的病情变化。

  参观团成员还注意到,在该科,每个病床的占地面积为15平方米至18平方米,并设有两个隔离病区,以此来保证床位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各种医疗操作以及预防交叉感染。

  “没想到,市中医院的ICU还真中,患者在这里就医肯定放心。”参观团成员秦秀枝感慨地说。

  中西合璧

  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与其他医院重症医学科不同的是,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中,还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在该科中心监护站,一本《焦作市中医院中药汤剂医嘱》里面专门记录着患者的中药处方以及服用次数。

  “你们看,这个就是那位90岁患者的用药记录。”任陇滨翻开《焦作市中医院中药汤剂医嘱》指着其中的一页向大家介绍。“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怎么喝中药呢?”参观团成员靳大妈疑惑地问。“这倒是不难,你们过来看,这位患者插有胃管,我们将中药汤剂通过胃管灌进去就行了。”

  “与其他医院相比,我们在抢救或治疗时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不仅使抢救成功的概率更大,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任陇滨说,“比如,对于一些重型脑外伤的危重病人,我们在抢救的同时进行中医针灸理疗,可以使脑外伤后遗症显著减轻,大大提高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在免疫功能调节上,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这与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思路非常吻合。另外,中医护理、中医按摩在抢救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任陇滨介绍,著名中医药学家李可撰写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根据临床实践总结出了28种自创方剂,对于抢救各种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疗效显著。其中,尤为著名的“破格救心汤”,曾成功治愈千余例重症心衰患者,从而彻底改变了外界对中医是“慢郎中”的看法。

  “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大有可为,我们也期待市中医院能够充分发扬中医药优势,为我市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多的保障。”参观团成员张大爷感慨地说。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