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凉。9月11日9时,记者来到位于人民路与塔南路交叉口东北角的爱心献血屋。室外,秋意渐浓;屋内,无偿献血者荡漾着春天般温暖的爱心。
在私企工作的李小二是一名无偿献血者。抽血化验、量血压、测体重……各项指标都合格后,李小二显得异常高兴。“这是我间隔一年半才达到献血的标准。”李小二说。
2011年的一天,李小二和一位朋友在东方红广场看到爱心献血屋,懵懵懂懂地进行了第一次无偿献血。他的朋友因为饮酒不符合条件,没有献成血。一位从卫校毕业的同事知道他献血的事情后,就给他介绍了献血的好处:不仅可以帮助需要的人,对身体也是有利无害。从此,李小二坚定了定期参加无偿献血的决心。
让李小二没想到的是,当他第四次走进爱心献血屋时,体检后竟然发现转氨酶略高,不符合献血条件了。原来,由于工作性质,李小二经常出差,参加应酬,生活不太规律,不能保证足够的休息,身体达不到献血条件。无功而返的李小二开始有意识地调整工作生活规律,每隔一个月就去化验一次,希望早点符合献血条件。后来,李小二索性把酒也戒了。经过持续不懈的调整,昨日,李小二再次来到爱心献血屋,经过体检,一切合格,他长舒一口气。“可以说,通过无偿献血,促使我调整工作,生活规律,让我的身体更加健康。”李小二开心地说。
“今后,无偿献血成为我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能否达到献血条件也成为检验我身体健康的指标,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感受到无偿献血的好处后,李小二对无偿献血有了更深的感情。 本报记者 杨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