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在宽,有魂则灵。对于道路的魂,就是“畅、安、舒、美”。
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他一直坚守“路不在宽,有魂则灵”的工作理念,默默地奉献于他钟情的农村公路事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沁阳市农村公路管理所所长、今年36岁的李安定。正是他突出的成绩,2009年被焦作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村村通硬化路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1年被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授予“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精心谋划富民之路
李安定说,为村民谋福利就要抓住机遇。2012年就有这样一个机遇。
当年,省交通运输厅开展农村公路“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为了抢抓机遇,争取到更多项目计划,为群众多修路,他夜以继日地工作。
有一次,他下乡调查,恰巧女儿高烧,情况很严重,妻子打电话让他回家陪女儿输液。可是,作为方案制订的带头人,他还是坚持在工作岗位。
为了顺利地完成方案,他还是坚持在一线,带领计划股、养护股等相关股室同志,深入乡镇、村庄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走遍全市每个村庄。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他对全市各乡(镇)人口、地理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通达状况、群众修路愿望等有了全面具体的了解,在全省率先拿出了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十、百、千”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经过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的审核、论证,批准我市为全省33个“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县(市)之一。
“说起亏欠,我总觉得有愧于孩子。但又想到,通过农村公路‘十、百、千’示范工程的开展,沁阳市农村公路将形成‘五纵五横’的农村公路网络,为更好地服务沁阳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交通保障,这对我也是一种极大的安慰。”李安定说。
严把质量难关
农村公路的质量不容忽视。
为确保农村公路工程质量,把为群众办的事情办好,真正把农村公路建成群众满意工程、政府形象工程,李安定经常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到各乡(镇)办事处各个施工现场,实地做好技术指导、质量监督、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
“就拿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来说,我要求各施工单位强制性使用电子称重级配仓和强制式拌和设备,这样才能保证路面质量。”李安定说,为做好农村公路的交竣工验收,他还制定了《沁阳市农村公路质量监督保证体系》,统一了县乡公路建设工程报验程序和内业表格。同时,结合“十、百、千”示范工程要求,路肩、平交路口硬化、绿化等分项工程由养护人员参与验收,路面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由路政人员参与验收,做到建设与养护同步、主体工程与附属设施同步。
2008年7月,沁阳市常平乡高疙瘩村硬化工程成为当年实现该市“自然村”通硬化路政策民生工程中最大的拦路虎。
李安定作为主管工程的副所长、项目技术的“总司令”,对工人们说:“为了老百姓有个好的出行环境,就是有再大的困难也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二话不说,他便和单位几个技术人员背起铺盖上了山,一住就是40多天。
由于工程战线长,他每天往返工地都要走几十公里的山路,但他从未叫苦喊累。山上没有水源,建设、养护用水跟不上,他就和施工方人员一起出主意、想办法,用3台水泵接力提水,硬是把水抽上了山,为工程质量提供了保障。
在他的带领下,农村公路建设得到了有力地监管,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8%以上。
做好团队的带头人
班子团结与否,是事业兴衰的关键。李安定经常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财富。”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遇事动真格、不畏难,在他的带领下,班子成员互相信任,有问题互相提醒,有优点互相学习,有经验互相吸收,有建议互相采纳;在工作中互相支持,有了成绩不争功,出了问题不诿过,发生失误不责备,受了委屈不自卑,棘手问题靠前站,敏感问题多商议,从而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在生活上,他更是关心职工的成长,单位职工谁有困难帮助谁。在他的带领下,该所团结得就像一家人一样。
2010年,该所一名职工的小孩患有脑瘤,他得知后,就发动全所为其捐款。没想到大家二话不说,先后为该职工捐款2万余元。
2014年农历正月十五,一名外籍职工的父母来沁阳探亲,他为了让家属放心、让职工安心工作,他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陪着该职工父母,在语言交流困难等情况下,耐心介绍沁阳的环境、职工的情况,为职工父母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
这就是李安定,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职工、为单位、为村民带去了一方安定。“如今我当了所长,更有义务和责任服务好大家,服务好广大村民。”李安定笑着说。
(本文照片由市交通运输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