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中国式“加塞”
近日有媒体报道,为何中国人不排队?理由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人们感到稍一落后就可能导致失败。中国年轻一代有排队的习惯,因为他们从小享受富足生活,不太在意“蝇头小利”。而40至50岁的一代人,曾经经历过落后就会“挨打”的时代,至今仍将眼前利益摆在首位。看来,中国人普遍养成排队的习惯尚需时日。
【观点1+1】
@雨娃同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年代,文明素质必然要靠边站。即便大部分人都能排队,但偶有几人“加塞”,也会彻底打乱排队的秩序。如今,国民素质在提高,虽然仍有不排队的人,但大部分人还是能够遵守秩序的,这就是一种进步。
@在下小鲁: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被“加塞”。是否排队,除了与个人经历有关外,更多的与环境有关。如果现场有良好的组织,且其他人有较强的规则意识,那么,大多数人是不会插队的;反之,如果排队者对插队或被插队现象视而不见,那么,“加塞”情况肯定会更多。
@北宁老头儿:不排队归根到底在于人们不遵守公共秩序和监管错位等原因造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人的整体素质与文明程度,当国人在国外出现类似行为时,才真正让人感到汗颜、羞耻。
@江苏日月江南:国人排队意识的弱化,一是缺乏规则意识,常常是老实排队者吃亏,插队者占便宜,且没有受到处罚。人们从这种现象认识到,排队很吃亏;二是特权意识和物资相对短缺使人们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感;三是制度多变,缺乏连续性,导致人们产生了“错过这班车,不知何时能乘上下一班车”的想法。
@幸福一路绿灯:插队现象频现,是素质问题,也是环境问题。从本质上解决问题,需要的不仅是提高成年人的素养,更应该从娃娃抓起!
@吝时工:年轻人有排队意识,而中年人相对缺乏,这大概与他们的教育背景有关。40~50岁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更少,而且其成长阶段所处的时代环境与现在差别很大,其观念和行为方式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但让人高兴的是,这种局面正在改变。
@蔡甸王启东:对于上一代人,我们无须过多指责,提高素质应从自身做起,希望下一代人能在“有所改观”的基础上“焕然一新”。
@黎明之平:排队能够让人们公平地分配时间,且避免了无序的状态,是解决不必要竞争的合理方法。国人在公众场合办事时,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按秩序排队,不能说国人养成普遍排队的习惯尚需时日!
@亲比恒之:国人真正的落后,绝不仅仅是排队的问题,更多的是思想和观念的落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进步,要与自己的过去相比,并通过努力改进超越自己,绝非与其他国家或民族单纯地比速度。中国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国民素质,须在自我超越中提升。
【下期话题】
官方医治“失写症”,咋样?
日前,“400字的简历写了24个错别字,重庆大学生面试遭拒”的新闻,让人感慨:用惯了拼音打字的人们,汉字书写能力退化得太快!对此,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建民建议,出台规定禁止小学生用电子设备写文字作业,大学生手写作业要占一定的比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报记者 麻 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