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日前,“400字的简历写了24个错别字,重庆大学生面试遭拒”的新闻,让人感慨:用惯了拼音打字的人们,汉字书写能力退化得太快!对此,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建民建议,出台规定禁止小学生用电子设备写文字作业,大学生手写作业要占一定的比例。
【观点1+1】
@吴家小娘子21:我认为该建议是非常值得提倡的!现在人都习惯用手机、电脑打字,渐渐遗忘了用手中的笔去记录生活。
@悠然阿朵:现代科技需要分享,几千年的方块字也亟待传承。此人大代表的建议可行。
@孙友祥815:“失写症”不仅是一种遗失,也是一种伤害。老祖先的算盘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汉字说啥也不能退出呀!
@焦作日报微商城梦之旅名优产品:虽然电子设备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文化传统不能丢。
@柳崭:“失写症”像流感一样在网民中传播。把老祖宗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当书法艺术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应该哭泣的不仅是祖先,还有当代青年人。
@陈鱼Tina:在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各种输入法逐渐替代传统书写工具的时代,真不知道我们未来还会不会写字。也许这是大势所趋,我们能做的就是顺应时代潮流。
@单建华江苏:可以用电脑打出来的字,何必一定要手写了?出现那么多错别字,关键还是自己的基本功不好。虽然我们不一定每天都用手写文字,但每天都在看文字。所以,我们不能把“失写症”归结为电子设备造成的,关键还要强化文字基本功。
@湖北宋君:我建议在学校设置书写课,在社会上开展书写活动……书写,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传统文化的延续和继承。
@Willer_逯阳:现如今是提笔忘字的汉字危机时代。曾几何时,能写一手好字是竞争的资本,是一件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无论技术怎么革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会改变。中国人应当致力于文化的传承,不能在互联网冲击面前丧失汉字文化的自尊、自重与自觉。留住文化根脉,只能靠我们自己!
@与你追夕阳: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快速学习的时期,他们在该时期学到的知识和养成的习惯会伴随其终生。而大学生处在一个各项技能和习惯的成型期,不能禁止他们用电子设备。这样不现实。所以,增加他们手写作业的机会比较好。
@冥想罪人:如果尊重汉字,就应恢复繁体字。
@江苏日月江南:应该改变学好汉语、写好汉字无用的观念,将上好语文课、写好汉字作为改进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王淳在豫:注重汉字文化是责任也是义务,但这并不代表应该取缔电子设备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促进中小学生对文化的认知。
【下期话题】
大闹公交
9月21日,河北保定市61路公交车上,因大学生没给自己让座,一老人下车后开始发飙,并与同行的一位妇女站在马路中央用身体拦住公交车,大喊“谁也别想走”。在警方调解下,闹剧直到两小时后才得以收场。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报记者 麻 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