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人海战术搞“纪录挑战”,虽然可以创造出新的世界纪录,但技术含量太低、水平有限、缺乏观赏性,很容易被后来者超越,使纪录成为过眼云烟。国人应努力走创新之路,让公众眼前一亮,让“纪录挑战”更有趣味、更有价值。
参与人数众多、声势浩浩荡荡、参评物品巨大、媒体关注度高……在全国许多地方,各类纪录申报、评选、挑战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商业机构、政府部门、专业团体……不同的纪录评选申报主体轮番登场,频频亮相。记者简单梳理后发现,近些年,国内类似的纪录申请不胜枚举,和国外的各种“纪录挑战”相比,带有不少中国特色。
(据《现代快报》)
各地媒体经常有报道,诸如最大的火锅、最大的月饼、万人集体跳广场舞等“纪录挑战”层出不穷。依靠人海战术搞“纪录挑战”,虽然可以顺利达到挑战目的,创造出新的世界纪录,赢得荣耀和奖励,但因技术含量太低、水平有限、缺乏观赏性,又没有啥难度,很容易被后来者超越,使纪录成为过眼云烟。而且,这样的“纪录挑战”模式搞得太多太滥,区别并不大,早已失去了吸引力,很难勾起公众参与的热情,甚至连围观者都感觉极度乏味。
国人好面子,总是把打破世界纪录当作一种国家荣誉,非常热衷于参与“纪录挑战”,并极力发挥人多势众的优势。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拥有绝对的人数优势,几乎每一项比拼人数的“纪录挑战”项目,都会被中国人刷新。而且,类似于最高的建筑、最大的物品等,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人力才能生产出来,而性价比却很差,往往只是表面风光,却没有实际意义。基于我国人均资源贫乏的现实情况来讲,我们实在不适合推崇此类打破世界纪录的模式。
吉尼斯世界纪录乃是始作俑者,自推出以来就迅速风靡全球,至今热力不衰,每年都有许多世界纪录被打破,也有许多新的项目被创造出来,接受后来者的挑战。与国内乏味的比拼模式不同,国外的“纪录挑战”趣味性更大,挑战者往往是发轫于爱好和热情,追求快乐和轻松,没有过重的负担和抱负,得固可喜、失亦欣然。这种观念倒是值得国人学习。国人别总是刻意追求破纪录,享受挑战纪录的过程更重要。
如今,创新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一大推动力,从上到下,都在鼓励走创新模式,探索更有创新意义的科学技术、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整个社会都在迎接创新时代的到来。“纪录挑战”也应走出低级水平竞争的泥沼,告别依赖人海战术等模式,努力走创新之路,让公众眼前一亮,让“纪录挑战”更有趣味、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