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教育系统烈士纪念日活动丰富多彩
沁阳市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
杨艳芳:用爱心和青春铸就学生未来
图片新闻
浅谈培养中学生政治学习兴趣
图片新闻
崔颖君:学生心中的“姐姐老师”
让每颗星星都熠熠生辉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0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艳芳:用爱心和青春铸就学生未来

作者:本报记者 王 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教师是一根蜡烛,他能给人以光明,助人攀登。”这句朴实的话语是对老师最大的褒奖,这句话也同样激励着杨艳芳。杨艳芳是市十一中学高三衡中班班主任、高三年级组长。从教16年,她深知教师这一职业的平凡与琐碎,无怨无悔地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这项事业。

  从1998年大学毕业至今,杨艳芳一直勤勤恳恳在教育岗位上耕耘。十余年间,她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注重知识更新,在阅读了大量的教育书籍和刊物的同时,积极将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用于教学。她还认真学习计算机知识,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多年来,她在市教育局举行的各项业务考核中成绩优秀。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杨艳芳深知: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要突破一味的精细化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与提高。为此,杨艳芳在教学实践中不失时机地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能力培养。

  她从不搞“题海战术”,而是认真精选题型,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讨论、理解、探索多种解题方法。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她非常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在习题课上,她常常把抽象的教学问题渗入到生活生产实际中,既联系了实际又能深入浅出,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棘手的问题时,她不时点拨、鼓励培养学生耐心和细心的学习习惯,她让学生走上讲台唱主角,给他们大量锻炼自我的机会,为学生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她担任的高三(5)班数学成绩120分以上22人,所教班级60人中43人达本科线。2009年,她所带班级本科上线达到31名。

  要想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奉献无私的爱。2007年,杨艳芳担任高二十班班主任时,班里有个男生总觉得才上高二,用不着太努力,所以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得知学生的错误想法后,杨艳芳心里非常着急,有些学生上高中后意识不到高中知识与初中相比量上、难度上差别很大,导致这部分学生错失高一高二的宝贵时间。

  针对这种情况,杨艳芳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把学生叫到身边谈心,耐心劝导。一次,这名学生晚上没上自习在校外上网。杨艳芳家里的孩子年纪尚小,需要妈妈照顾,可她站在学校门岗,直到23时这名学生回来。没有更多的指责,杨艳芳把学生送到了宿舍门口。回到家后,杨艳芳突然收到了那名学生的短信:“老师你到家了没,刚才你虽然没教训我,但我心里好难受。我是真的非常谢谢你今晚的等待,明天我在数学办公室等你。”

  在距离高考不到50天的时间里,这名学生不再去上网。在看到学生可喜的变化后,杨艳芳喜在心头,专门给他回复一条短信,鼓励他在不到50天的时间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杨艳芳工作突出,几年来,她多次荣获校级优秀班主任称号,2006、2007年度她两次被评为焦作市先进教育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获“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2011年获焦作市“五一劳动奖章”、焦作市“技术能手”称号,2014年获“焦作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