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从曲阳县南洼里村东进入保定市,沿太行山以东、京广铁路以西70-60米高程北行,唐县县城以南地形以山前平原为主,唐县县城以北至涞水县下车亭隧洞为浅山丘陵地带,以下进入拒马河冲洪积扇,于涿州市西疃村北进入北京界,先后穿过保定市曲阳、定州、唐县、顺平、满城、徐水、易县、涞水、涿州9县市,长169.7公里。
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海河平原大部、河北省中部,冀中地区即指保定,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并互成掎角之势,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它曾是直隶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也是河北省最早的省会。保定即“永保大都(即元大都北京)安定”之意。
本报特派记者 许伟涛
实习生 吕丹阳/文
本报特派记者 赵耀东
见习记者 李政阳/图
保定,是北魏地理学家、《水经注》作者郦道元的故乡。
1400多年前,坚决反对“虚构地理学”的郦道元,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写就了全书30多万字的《水经注》。书中所记大小河流1252条,从其发源到入海,举凡干流、支流、河谷宽度、河床深度、水量和水位季节变化等均详细记载。
2014年7月18日,本报“南水北调中线行大型系列报道”采访团一行穿保定市区行约30公里,进入徐水县,继而走村道、穿桥洞、爬斜坡,来到西黑山脚下,探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咽喉”——西黑山节制闸。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后,一路奔涌1120公里的滚滚丹江水将通过西黑山节制闸“一分为二”,一股继续向北进京城,另一股向东进天津。
京津“分水”西黑山
7月18日,时值今年入伏第一天。天气酷热,燥得人心发慌。
15时35分,一路循着南水北调中线北行,车至保定市满城县城西北,但见一座跨越漕河的巨型渡槽,横空出世般出现在记者眼前。
据悉,眼前的输水渡槽——南水北调中线漕河渡槽,是南水北调总干渠上距离天津干线分水口最近的最大水工建筑物,其主体工程包括槽身段和出口段检修闸,其中渡槽为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共有76跨,单跨槽身混凝土重达3400吨,渡槽设计跨度30米,垂直落差27米。
总长2300米、底宽20米的漕河渡槽似一条巨龙,从一座山里钻出,在空中转一个弯之后又钻进了另一座山。而其功能类似于高速公路立交桥,不过对承载能力要求更高。按照其工程数据打个比方,相当于在渡槽上排满125吨重的重型卡车,以每秒一辆的速度源源不断地通过。
17时许,车行至南水北调中线西黑山节制闸。路边刚刚一尺高的玉米苗有气无力地耷拉着叶子,泥土因干旱和阳光的照射,甚是晃眼。
因四周护栏绕行路途太远,记者只好冒着酷暑,爬上陡坡。四下望去,但见岩石裸露,黑山矗立,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静静卧在西黑山下。
“这山因黑石多而得名,东边叫东黑山,西边叫西黑山。”正在围栏里搞绿化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总干渠水从西南方向进来,穿过距离西黑山口3公里远的岗头隧洞和漕河渡槽后,就在这里设闸分水,东北方向是北京干渠,正东方向是天津干渠。
据了解,当初之所以选择从西黑山分流,主要因为距离最短、方案最简单、造价最合理。不但充分借助了地理高度的自然落差,还避开了大青河。
顺着5米宽平坦的大坝,来到西黑山节制闸。分水节制闸跨渠而立,颇有气势。这便是南水进京的“大门”了——再有74.4公里,清甜的南水将流到位于河北涿州与北京房山接壤的北拒马河节制闸,经暗渠穿过拒马河进入惠南庄泵站,南水正式入京。
而在节制闸后方50米处,天津干渠从总干渠中斜着伸出,经西黑山进口闸,再走3公里,便钻入地下,走150多公里到达天津。
鸡水环清保定城
保定原为上谷,是古郡名。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把河北中北部改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后来保定成了河北的都会,人们也就顺理成章地把保定称为上谷。故而著名的上谷八景,也就称为保定八景。
在保定八景之中,有两处景致与府河相关。古时的府河上游既叫一亩泉河,也叫鸡距河。泉水汇集,日夜流淌,流到灵雨寺(今八中) 附近,又一分为二。一股经大闸南流入府河,水声轰鸣,便是保定八景之一的西刹秋涛。一股向东北绕城一周,在今南关天水桥北侧汇入府河,再流入城中。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历历,就是另一景——鸡水环清。
汲水耳闻鸟飞鸣,欲问满城清几许。在古城保定,一亩泉、府河成就了古城昔日的辉煌。在保定滨河公园有一处壁画,上述鸡水环清的字样如是表述:“元代初年张柔在重建清苑郡城时曾作新渠,引鸡距泉一亩泉水入城。明代建文年,改保定之土城为砖城时,修筑护城河,引鸡距泉水环绕古城。清澈河水与雄伟之保定古城构成鸡水环清胜景。”足见老保定的水色之美。一亩泉也因玫瑰芙蕖,香闻十里,飞鸟游鱼,各自鸣跃的动人景致,博得“小江南”的美名。
上世纪50年代,依靠一亩泉水的“八大厂”曾为保定工业腾飞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后期大量开采地下水,不仅形成“漏斗区”,还让保定的母亲河断流、干涸,“珠玑万斛涌泉根”也因此成为老人们的记忆。
根据保定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统计,平水年全市现状可供水资源总量为29.78亿立方米,需水量为35.29亿立方米,缺水量为5.51亿立方米。即将全线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均分配给保定市的水量为5.5亿立方米,相当于1.5个白洋淀的水量,将大大缓解保定市的用水压力。
同时,地处“北控三关,南通九省”重要位置的保定古城,古有“北四水环,南五水绕”的记载——北四水指雹(瀑)河、徐河、漕河、平河,南五水即一亩泉河、方顺河、唐河、沙河、滋河,而闻名于世的白洋淀则为“九河下梢”。据悉,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通水后,将通过“南水补淀”方案,从保定分水口经穿过市区的府河向白洋淀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