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南水北调中线行大型系列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南水保定分北东
“华北明珠”白洋淀“渴望”丹江水
记者手记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0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北明珠”白洋淀“渴望”丹江水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在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东岸,有一条全长250公里的千里长堤。

  作为国家一级堤防,白洋淀千里长堤犹如一条巨龙横亘在冀中大地,保护着冀中八县、天津市及津浦铁路的安全。

  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的保沧干渠与之相遇,又将谱写怎样的传奇?7月19日,“南水北调中线行大型系列报道”采访团一行赶赴有着雁翎神兵、小兵张嘎等抗日战争传奇的白洋淀,探访白洋淀“渴望”丹江水的前因后果。

  “穿越白洋淀千里堤只是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的一个重要节点。”保定市白沟新城、白洋淀温泉城码头管理处办公室主任李志强说,保沧干渠主要承担向保定、沧州、廊坊12个县市供水的任务,全长243.5公里。保沧干渠工程全线完工后,将从丹江口水库引入优质二类水,肃宁、河间、任丘、献县城区的百姓将在年底喝上丹江水。

  当日15时,正是太阳最毒热的时候,一眼望不到边的淀荡上水汽蒸腾,记者手搭凉棚,认真打量眼前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

  现时总面积达366平方公里的白洋淀,由143个淀泊、3700多条濠沟组成,承接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白沟引河等河流的来水,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然而,历史上的白洋淀,却比这要大得多。

  “遥看白洋水,帆开远树丛。流平波不动,翠色满湖中。”这是清康熙皇帝游览白洋淀时留下的诗作。白洋淀地处九河下梢,特产丰富,素有“日进斗金”“北方鱼米之乡”的美称,为历代所重视。

  仅就筑堤而言,就曾有始于宋、盛于明、成于清的说法。清《安州志》等史料记载,这里“重农业,移民垦植,计民授田、兴工商、开河筑路”,使淀泊“日淤日浅”。从顺治元年的1644年,至光绪七年的1881年的237年间,白洋淀面积缩小了十分之九。

  新中国建立后,白洋淀成为水利建设的中心。修建自流灌溉渠道,灌溉占淀内耕地总面积80%的40多万亩农田;不断修复水毁工程,堵口复堤,逼水退地种庄稼。几十年间,几乎重复着相同的故事。

  人们在改造、利用白洋淀的时候,却忽略了保护白洋淀。投入巨额资金,抬高淀内部分园田,从淀外运进大量水泥、沙石修筑提水站,不断加大着白洋淀的承载。为了扩大蓄水量,修筑了老河头至曲堤间长10.8公里的新四门堤,占地11万多亩,汛期阻水碍洪,汛后只得废弃。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白洋淀水质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其实,为了维持白洋淀不干淀,自1997年以来有关部门已经先后17次引水济淀,包括2004年从岳城水库跨河系调水和去年从黄河跨流域补水。虽然通过应急调水,白洋淀多次避免了干淀危机,但是在长期资源性缺水状态下,白洋淀的“水危机”始终没能得到根本解决,形成“干了补,补了干”的尴尬局面,使淀区生态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引领我们探访白洋淀的张双锁是地地道道的保定雄县温泉城人,自小他就与小伙伴们在淀里嬉戏玩水、摸鱼抓虾,如今以在码头摆渡游客为业。“原来不但水多,而且很清,可以双手捧起来直接喝。”今年50岁的张双锁说起这些,不禁皱起了眉头。

  如今,即将全线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干渠,从白洋淀身边经过,也带给了淀区人民新的希望。李志强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丰年汛期弃水可达120多亿立方米。汉江若再有这样的丰水年,可以将用不完的水,北送白洋淀,恢复这里的生态。

  也正如以李志强为代表的淀区人民所想,生态补水白洋淀已列入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目标,南水北调工程在建成初期或运行期遇到汉江丰水年有多余水量时,可利用总干渠退水补充部分农业和生态用水。

  如此一来,“饮用”汉江水来解渴的白洋淀,将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昔日白洋淀水域辽阔、水质良好、生态繁茂、水产丰富的美好景象也有望再现,并成为一种常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