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此次“南水北调中线行”采访,永远不能理解1400多年前郦道元的踏勘之苦,也无法想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恢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432公里的输水干线,全部采用封闭式引水渠,所经路线均沿等高线前行,全线实现自流。这就意味着,输水干渠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特别是当水域立体交叉时,“天河”渡槽和涵洞倒虹吸就成了跨越的必要形式。
在到达南水北调中线西黑山节制闸时,采访车驶进一条乡间小路后,遇到了只能进、不能退的境地。司机祁全杰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决定从节制闸旁边的西黑山村穿过去,没想到村边小路,更加难行——一边是村民的围墙,一边是路边的深沟,最窄的转弯处仅有两车轮的宽度,好在最终安全通过。由此可见,当初工程踏勘人员和建设者又是面临着怎样的艰难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