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法国作家莫迪亚诺获奖,不少人为一路陪跑的村上春树发出了一声叹息,但熟悉莫迪亚诺的人,却众口一词地说,他获奖一点也不意外。
莫迪亚诺1945年出生于法国布洛涅-比扬古,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环城大道》和《暗店街》等。翻译家柳鸣九认为,在20世纪法国众多文学流派中,“新寓言派”是最了不起、最闪亮的流派,而莫迪亚诺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对于莫迪亚诺获奖,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翻译家李玉民没有丝毫意外,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他已翻译了《暗店街》《夜巡》《星形广场》等5部作品,是国内翻译莫迪亚诺作品最多的译者。李玉民说,莫迪亚诺所有的作品都有一条主线“寻”——寻找他的朋友,寻找他的父亲,寻找他自己,“他题材多样,但是主题只有一个,这令他的作品很独特。”李玉民分析,这和莫迪亚诺本人的经历有关,他父亲是犹太人,但在“二战”时和盖世太保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他母亲作为演员,也曾为德军效劳过。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很多人物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他也希望借助写作来解开自己的困扰,或者说舒解那种永远不知道真相的焦虑情绪。
《暗店街》说的是寻找自己的故事。主人公数年前偷越边境时遭遇劫难,受到极度刺激后丧失了对过去生活的记忆。他当上了私人侦探,开始用探案技术,在茫茫人海中调查自己的身世和来历,他通过种种线索搜集了许多片断。“莫迪亚诺以侦探方式来写寻找自己的故事,很有意思。”李玉民说。
“我喜欢看他那些在巴黎大街小巷钻来钻去的情节。”《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说,莫迪亚诺非常擅长从地理上描写巴黎,和刘心武《钟鼓楼》的写法很像。余中先还提到,莫迪亚诺总是在往事中寻找一种东西,像《星形广场》《来自遗忘的最深处》等,都是通过寻找过去的友谊、童年、天真的方式,从而寻找精神上、本源上的自我。
对中国作家而言,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奖,算不上爆冷,因为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位法国作家已在中国文化界、文学界赢得声誉。
上世纪80年代,漓江出版社出版了《20世纪法国文学丛书》,书中收录莫迪亚诺的多部作品,柳鸣九任主编,他回忆说:“这部书当时影响非常大,作家们几乎无人不知。”其中,著名作家王小波对莫迪亚诺推崇备至,其《万寿寺》的开头就提到莫迪亚诺的小说《暗店街》。
作家徐则臣对莫迪亚诺作品如数家珍,他读过莫迪亚诺几乎所有的中译本。“《暗店街》是很多年前出的,简洁又精致的语言,是很多作家无法比拟的;还有他对神秘气氛的营造,直到现在我都难以忘怀。”
和中国作家热衷于出现在签售会、研讨会不同,莫迪亚诺一直是个很低调的人,几乎从不在媒体上露面。这也许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他语言的古典和安静,还有他执着于写作的来源。
事实上,莫迪亚诺的作品曾辗转在中国多家出版社出版,花城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漓江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都有过出版记录,但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出版物都没有版权,这之后,经过授权的莫迪亚诺作品才陆续进入国内。
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目前拥有《青春咖啡馆》《暗店街》等九部莫迪亚诺作品的中文简体字版权。2010年,该公司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携手出版了莫迪亚诺代表作《青春咖啡馆》,而《暗店街》即将由99读书人携手上海文艺出版社在近期出版,其他7部作品也将陆续面世。
对于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该公司董事长黄育海直言有些意外,因为“之前更看好的是肯尼亚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他还表示,公司并没有为了诺奖刻意购买莫迪亚诺作品的中文版权,“莫迪亚诺能获奖,或许说明我们的选书标准和诺奖评委会差不多。” 光 明
人物档案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 1945— ),法国小说家,1945年7月30日出生在法国的布洛涅-比扬古,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莫迪亚诺也被认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作品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前期小说大都以神秘的父亲和二次大战的环境为主题,运用大量的回忆、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并未经历过的故事。
2014年10月9日19时,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为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他的作品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其代表作有《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