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老“民师”的快乐晚年
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点亮希望之灯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10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民师”的快乐晚年

作者:本报记者 杨 帆 本报通讯员 贾黎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星期天,张世新为来“农村书屋”学习的孩子们讲授中华传统文化。
  张世新在“农村书屋”收集、整理资料。
  张世新在抄写黑板报。
  张世新在打理自家院子里的小菜园。
  张世新在张贴传递正能量的报纸公益广告。
  张世新(左一)与村里的老年人一起,讲评本村中小学生学习、实践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孟州市化工镇东孟港村的张世新老人就是这样。

  张世新今年77岁,是一个有29年教龄的老民办教师,淳朴憨厚,为人和善。因为有文化又有威望,2008年,张世新开始在村里担任关工委执行主任。在任的这些年里,他和关工委的其他几名同志一起,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尤其在弘扬传统文化、传递积极力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去年2月村里建成“农家书屋”,在村民的推举下,张世新又担负起了管理员的差事。这一来,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村文化大院里。

  “农家书屋”刚开放那会儿,很少有人来借阅书报。为了让村民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张世新逢人就讲读书看报的好处,还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村民到农家书屋借阅图书报刊。在张世新的宣传鼓动下,“农家书屋”很快热闹了起来。现在,许多村民一有空闲时间就会到农家书屋读书看报。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许多小学生、初中生都把“农家书屋”当成“校外课堂”,他们在这里做作业,借阅图书,有哪个孩子做作业遇到不懂的地方,张老师就耐心帮他们释疑解惑,渐渐地,周围七八个村庄的孩子也成了这里的常客。

  东孟港村党支部、村委会很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村里村外的墙上,到处都是这方面的宣传画和标语。该村还购买许多《弟子规》《百家姓》等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免费发给每家每户。这里面也融入了张世新的大量心血,他每天要看完《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焦作日报》等三级党报,并把党和政府的决策、政策进行摘录,讲给来看书的村民。他还把这些党报上刊登的有关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的公益广告收集下来制作成册,悬挂在村里的主要街道上进行展览,向村民宣传传统文化。他利用节假日,为来“农家书屋”学习的孩子们教授《弟子规》《三字经》,讲“二十四孝”“新二十四孝”等传递正能量的故事,教育孩子们做孝老敬亲、崇尚美德的好少年。

  东孟港村文化大院有一面28平方米的黑板,是张世新积极传播传统文化的又一个阵地。张世新定期更新黑板报上的内容,精挑细选国家大事、孝道教育、科学致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内容抄写在黑板上,向村民进行宣传。

  “国家每个月给民办教师有补贴,村里也给有补助,虽然都不多,但也足够我和老伴花了。现在,每天做点有益社会的事,我感觉生活很充实,也很快乐!”张世新乐呵呵地说。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杨帆摄)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