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上好风光,青山绿水多好看,风吹草低见牛羊……”未到临沂,便想起了这首耳熟能详的《沂蒙山小调》。
置身于沂蒙山区的临沂城,高端大气的城市规划绿化,富有时代气息的高层建筑,多姿多彩的亮化工程,全国面积最大的人工城市湿地,世界最长的拦河橡胶坝,令人神往的阳光沙滩,还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等一顶顶桂冠,让人不禁啧啧赞叹:这里是革命老区,也是一座水城,一个生态临沂、大美临沂!
从水生态文明建设看临沂,这是考察团成员的共同的心声。
临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生态水城。沂河、沭河纵贯全境,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8%。临沂城区有8条河流穿城而过,但均为季节性河流,汛期河水暴涨暴落,给城市防洪带来很大压力;非汛期上游来水极少,甚至难以维持必要的生态基流。以建设“水之城、文之邦、商之都”为目标,充分依托中心城区水系发达、水网密布的得天独厚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城市河道治理步伐,积极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是临沂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近年来,临沂市先后聘请包括两院院士等7名国内城市规划界著名专家作城市规划顾问,对城市规划进行长期指导,确定了“一河五片、组团发展、北上东进、南强西优”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商城、水城、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发展战略,分别编制了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临沂滨河工程规划、临沂沂河两岸滨河绿地系统规划等近百项大型城市规划,编制了近百项近期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等,进一步优化了城市布局,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超前的规划服务。针对临沂城区8条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的实际情况,临沂市编制了临沂市城市防洪规划、临沂市水网建设规划、临沂市重点河道治理建设规划等,全面加强了城区河道综合治理。
从2003年开始,按照路堤结合的原则,临沂市沿沂河、祊河两岸共建设了长330公里的滨河防洪工程,构成了临沂城市的防洪屏障和交通主干线。按照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思路,临沂市先后在中心城区段河道建成了27座拦河闸坝,回水长度88.5公里,面积48.5平方公里,一次性蓄水1.62亿立方米,水面面积已占建成区面积的39.7%。临沂市科学编织城市大水网,建设了涑祊双向调水工程,并在沿涑河向南涑河、陷泥河、青龙河分流处建设了控制工程,实施了茶山拦河坝引水至柳青河、葛沟拦河坝引水至李公河工程,构筑了八河贯通、碧水映城的环城水网,形成了城区河道一年四季长流水、流清水。尤其是临沂市委、市政府大手笔改建的世界最长、全长1135米的沂河小埠东拦河橡胶坝,使河道形成11平方公里的水面,在发挥水利枢纽工程作用的同时,拦蓄1.6万亩景观水面形成沂蒙湖,与橡胶坝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临沂市民休闲、娱乐、观光的好去处。
临沂市还充分利用河道两岸滩地,将沿河滩地打造成滨水景观长廊、休闲与旅游长廊。其中,沿沂河内滩建设了9处广场、18个园区及36处景点,建成了全长5公里的阳光沙滩,建成了展示人文、自然景观大型开放式的城市大客厅,滨河水利风景区也成为水利部首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长15公里,面积2万亩的武河湿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人工河流湿地。沿沭河道两岸硬化的路面穿行,一处处景观桥、拦水坝、溢流坝、节制闸等水利设施,大量的芦苇、蒲草、荷花、莲藕等水生植物,以及众多水鸟嬉戏,让置身其中的人心旷神怡,真正感觉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城有水就有了灵气,河有水就有了吸引力。2010年,临沂市在祊河岸边投资14.5亿元建设的国际影视城,以优美、生态的祊河为旧上海黄浦江背景,再现了19世纪的旧上海,成为集影视文化、人文特色、旅游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产业项目。2012年,临沂市以第四届山东省城市园林绿化博览会在祊河滩地举办为契机,建设落地式景点38处,为人们亲水爱水增添了去处。
值得临沂人自豪的是,目前,临沂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4.9%、3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6平方米,临沂的商业投资和城市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在水生态建设的推动下,临沂滨河景区先后荣获国家首批水利风景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2012年12月,省政府命名临沂为山东省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2013年7月,临沂市被水利部列为46个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