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视觉新闻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霜降姜农收获忙
世相漫画
不妨将银行卡换芯 当成一次市场营销
大学专业设置不能“随行就市”
微话题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学专业设置不能“随行就市”
□石敬涛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对于大学专业设置,不能单纯地用就业率来衡量,相当一部分就业率不高的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基本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基础性作用,如果大量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很可能造成基础性学科的人才断层,其造成的损失是潜在的和难以弥补的。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表演、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等专业榜上有名。发布这一榜单意在要求各高校对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进行布点控制,综合应用规划、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等措施,促进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引导高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据《新京报》)

  无论是“布点控制”,还是“优化专业结构”,亦或是“高校专业宏观管理”的说法都比较委婉和“高大上”。说白了,就是专业设置要“随行就市”,对那些就业率低的专业要少招生,甚至砍掉专业停止招生。大学生就业的压力确实一年比一年大。在这一现实情况下,适当考虑就业情况调整专业设置是一种务实、理性之举,是大学教育“与时俱进”的体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迁就就业率,在专业设置上就一味地“随行就市”。而此举并不是拯救大学生就业率的灵丹妙药,其现实意义十分有限。

  首先,大学专业设置“随行就市”,除去浓厚的功利主义味道不说,单就其出于功利主义这一单向度的价值目标来讲,其实很难实现。因为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基于两点:一是连年扩招致使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的“绝对过剩”;二是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而导致的“相对过剩”。在“绝对过剩”与“相对过剩”的合力之下,形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低的现状。

  无论是“绝对过剩”还是“相对过剩”,专业设置的因素对于就业率高低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即使是那些最热门、最时髦专业的毕业生,其就业率也并不让人乐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剩现象。打个比方说,现在就业市场总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即使是把毕业生都“包装”成市场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设置成最热门的专业),在消化率有限的前提下,就业率绝对不会实现根本性的突破。

  再次,从一种理想主义的角度看,这种专业设置“随行就市”的想法无疑是世俗的、幼稚的。北京大学2010级古生物专业学生薛逸凡“一个人的毕业照”曾经让我们感慨万千。那些就业率不高的冷门专业,比如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等政治、历史、哲学领域的学科好多都是一些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基础学科。对于这些专业来说,是不能单纯地用就业率来衡量的。这些非常传统和古老的基础性科学专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众基本素养的提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对民众起着基础性作用。但是,我们的就业范围很狭窄,如果因就业率低就大量减招甚至停招,就有可能造成这方面的人才断层,进而造成科学发展动力不足,甚至影响国民基本素质的提高,其造成的损失是潜在的和难以弥补的。

  真正的大学教育应该是文理交融、多元并举,应该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笔者认为,这不局限于思想的层面,还包括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所以说,无论是从功利主义还是理想主义的角度看,大学专业设置的“随行就市”,不是提高就业率的灵丹妙药,不公布也罢。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当市场的奴隶。文艺如此,大学教育亦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