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学习四中全会精神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
浅谈当前形势下煤炭企业的办公室工作
建设“六个地税” 全面推进地税事业发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4年10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四中全会精神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

作者:□苗国富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回应了人民呼声和社会关切,必将有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依法治国”在被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略写入宪法15年后,首次成为党的中央全会的中心议题。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政治任务。

  四中全会《公报》强调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理论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这三个方面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我国,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国法治与西方所谓“宪政”的根本区别。

  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具体工作中,一要搞好立法。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

  二要抓好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一方面,任何改革或决策,都要于法有据。法治,既是为权力立规矩,也是为全面深化改革立规矩。法治是规制权力最好的笼子。决不能“谈法治时滔滔不绝,做决策时权力滔滔。”机关党员干部不仅要讲党性,还要讲德行,更要讲法治。法治政府,本质上就是一个有限政府、诚信政府、公开政府、责任政府,同时也是一个有所作为的政府。某种意义上说,政治文明的本质,是权力对法的敬畏与忠贞。一旦依法治官、依法治权得以实施和落地,“全市都归你管,法院还能不听你的”之类的诳语,自然也会丧失逻辑土壤和社会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全民也要增强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遇到矛盾和问题,尽可能通过法律的渠道和途径来解决,真正信法不信访。

  三要坚持公正。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明确表示,谁敢我行我素,就要付出代价,并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审议和通过,必将对执法不严、有法不依、违法不究、信访不信法等一系列体制机制问题的解决产生深刻的影响。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学实一点,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做好表率。要带头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准确领会和把握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实质,联系自身工作,不断增强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要紧密结合“十大建设”、工业“十大产业”等我市重点工作,用四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部署和新要求指导工作,推动我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 (作者为市社科联副主席)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