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 娟
从建立矿产品流通检查站到设立警示场地,从关停无证照矿硐、铁矿井到检查运输车辆矿产品运输通行证,博爱县在实施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及“回头看”过程中,敢于亮剑不手软,该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得到进一步好转,非法采矿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逐渐好转。
为了切实解决北部山区生态环境问题,该县周密部署,将山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纳入县政府目标管理,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在北部山区醒目位置设置禁采和限采标志,组织山区涉矿乡镇政府和单位对北部山区进行地毯式排查,充分发挥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从国土、林业、公安、交通、电力等部门和山区乡镇抽调50余名业务骨干,在山区交通要道路口设立3个固定检查站、1个流动检查站,组建联合执法队,联手打击违法采矿行为。
为彻底杜绝乱采滥挖现象,切实改善北部山区生态环境,该县成立了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出台了《博爱县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该县国土局、公安局、安监局、林业局、电业局和许良镇、月山镇、柏山镇、寨豁乡一道采取切断电源、没收设备、充填井筒、遣散人员等方法进行取缔,做到“不留人员、不留采矿设施,炸毁或毁闭井筒,恢复地貌”,对全县非法采矿点进行了集中取缔。
全县共封堵、填埋非法矿硐143个,取缔非法矿产品收购点15个,取缔和关停县域内全部172个非法矿产品经营加工点,停产整顿6家持证矿山企业,查扣参与非法采矿的大型机械设备铲车6部、挖掘机2台,查扣运输非法矿产品车辆6辆,没收矿产品245吨。
为使被关闭和取缔的矿山不再反弹有效保护矿产资源,该县建立了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明确北部山区乡镇是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的责任主体,该县北部山区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对本辖区非法采矿行为负总责,并将目标责任逐级落实到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实行目标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矿产品流通领域进行监管,凡未携带非煤矿山企业车辆运输通行证的非煤矿产品运输车辆一律扣押;对北部山区非煤矿山企业逐个验收,对未取得合法证照、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要求、无水土保持方案、环保设施不达标、未足额存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的,均依法予以关闭;对在工作中利用职权暗地包庇袒护,使非法采矿行为应止而未止的人员,一查到底,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