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新闻时评 | 安全经纬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种地后继无人”的隐忧与转机
凌晨扫街:新录公务员的“第一课”
“火锅学院”:别把火锅弄成“千锅一味”
世相漫话
省政府安委会督导组 莅临我市督导安全生产工作
市安监局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加大责任追究和处罚
我市组织收听收看新《安全生产法》 辅导讲座电视电话会议
市安监局举办危险化学品企业应急救援培训班
马村区全面提升安全管控水平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凌晨扫街:新录公务员的“第一课”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11月3日起,浙江金华新录用的43名公务员开始了上岗的“第一课”:凌晨3点上班,工作9小时,负责清扫大街、擦洗栏杆!在接下来15天的时间里,这批公务员要先连续7天干城市环卫服务工作,接着是参与市容市貌管理和人行道违法停车管理等工作,还要到养老院、社区、火车站等担任青年志愿者。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佛战成圣6666:新招录公务员的“第一课”,让所有人都耳目一新。可见,群众对公务员深入群众生活的渴望是多么强烈。国家有必要倾听民声,向更多的国家工作人员推行“第一课”,让他们体验各行各业的辛苦。我想,不了解群众疾苦的公务员是不称职的公务员。

  @安徽无为人王岳勇和赢博:这个做法值得推广,国家最好为公务员队伍每年都开展一次“第一课”,参与人员的范围还可以扩大。这有利于拉近公务员同群众的感情距离,尤其对长期就职于机关而远离基层的公务员而言,下基层才能体会基层一线的艰辛,了解最真实的社会和民情,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干劲为人民服务。

  @田草帆:让年轻公务员深入体会人民群众的辛苦劳动,体验困难群体生存的艰难,直面基层执法矛盾,才能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深层次地了解社会,对百姓多一些感情,对权力多一些敬畏。

  @初时点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才能了解基层!

  @吉林萧春融: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修养不是靠强制他们在短时间内参加某些活动就能提高的。一切刻意的行为都没有必要去宣扬。要让新录用的公务员入乡随俗,这个“俗”还要靠老公务员的言传身教,让他们把好的传统变成自觉意识。

  @菏泽新志:公务员体验“第一课”的形式很好,但没必要一刀切,要根据公务员未来所担任的职务进行考核。

  @我只陪你一起疯:支持这样的做法,但个人担心此举在实施过程中或许会变成形象工程。把城市建设的责任根植在每个公务员心中,不仅要靠上岗时的短期培训,更需要整个社会的有力监督。

  @江苏日月江南:希望“第一课”不要成为“最后一课”,对于年轻公务员来说,最好能够让他们定期开展这样的活动,变单纯的理论学习成为实践中的现场教育。

  @楠小妞儿_:拿了纳税人的钱,就要为人民办事,公务员就是要走到群众中去,服务人民群众,共建美好生活。

  @绿凤孤鸣:在国家大力反腐,整顿公务员队伍的形势下,切实为百姓服务对公务员队伍的整体形象有着积极的意义。

  【下期话题】

  父亲的行李

  11月2日,北京站出站口,刚下火车的严先生被拦下称重行李,结果行李整整超重71公斤,需补票。打开行李,里面是两大袋米和一袋蔬菜。严先生说,自己从黑龙江佳木斯来京看儿子,带着这么重的东西只是想让孩子再尝尝家乡的味道……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报记者 聂 楠 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