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做大高成长性服务业。示范区加快发展“三大体系”(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六大产业”(信息服务、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的高成长性服务业,重点建设“一区一园”(新河商务中心区和电子商务产业园),努力让现代服务业融入产业经济各领域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在信息服务方面,推行“管委会+领导小组+项目主体”模式,重点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网络通信安全、卫星导航、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产业。目前,通过电子商务产业园,已吸引中国网库、银客网等一批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企业集中入驻。浪潮集团云计算中心10月中旬已挂牌运营;到今年年底,电商产业园初具规模,至少入驻企业13家。同时,支持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年内完成3家企业的材料上报工作。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区今、明两年的工作目标是投资24亿元,新增道路里程105公里,搭建起“十纵八横”路网框架,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覆盖面积突破60平方公里,其中一期12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具备项目入驻条件。
试点推进新型社区建设。示范区目前已启动秦屯、和屯两个试点村,开工建设20万平方米安置房。同时,将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原则,逐步实施大沙河以北核心区城市功能规划区范围内符合改造条件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做到公开、透明,坚持高标准,严格工作流程,制止私搭乱建。
发展社会事业。示范区今年确定的20件民生实事大部分已经完成。万寿园公益墓地建设项目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中。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和政策资金,集中投向农业发展重点区域,建设集科技示范、观光休闲、旅游度假、自主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示范区正统筹抓好城市水系建设、森林城市创建等工作;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确定选址,编制规划;在园区内已建成农技站、植保站和水利服务站各1个,逐步建立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预计到明年年底,园区内水、电、路、林网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效初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