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29日,博爱县邀请外地客商考察团对该县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考察。考察团一行先后到新开源公司、中汇公司、制动器公司和海华公司,路、水、电、气、热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涌动的项目建设热潮,让客商们亲身感受到了博爱的良好投资环境和发展潜力。
近年来,博爱县围绕产业集聚区发展,突出投资环境在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切实在保障机制上推陈出新,不断强化发展环境的优化措施与手段,着力将软环境打造成为硬资源,产业集聚区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截至目前,该县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7家,今年前3季度,区内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3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4亿元,税收预计达1.53亿元。
坚持“四个一”服务机制,确保客商满意。推行“四个一”服务机制,是该县优化服务环境的重要举措。“四个一”,即: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服务小组。该县以“您进来,服务我全包”的郑重承诺,从项目入驻、开工建设直到投产达效,全程服务,跟踪督导,一包到底,让客商充分享受“一条龙”和“保姆式”的优质、高效、便捷服务,使入驻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近年来,与丹麦桑阿柯公司合作的裕华公司、与香港奥嘉公司合作的赛尔公司、与中国一拖集团合作的贝斯特公司、与北京金隅公司合作的岩鑫公司等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以及力亚公司等台商独资企业,竞相落户该县产业集聚区。
实行“7∶2∶1”利益共享机制,调动群众积极性。“7∶2∶1 ”异地共建、利益共享机制,是该县优化建设环境的创新措施,即:按照产业布局规划,县、乡镇在引进项目中需要在产业集聚区内摆放的,由引资方、项目所在乡镇和项目占地村街按照7:2:1的比例分享企业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让广大群众共享项目建设的成果,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了失地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和占地、拆迁难的问题,项目建设进度显著加快。今年年初,三峡益众公司投资10.5亿元在博爱县建设日处理120万立方米天然气液化工厂项目实施后,实行了“7∶2∶1 ”利益共享机制,由引资方磨头镇组建了专门的重点项目服务小组,制订了周密的工作推进方案,在项目签约后,服务组及早介入与有关单位对接,为公司代办了土地、环评、安评等前期预审意见。协助办理了备案、规划等相关手续,积极配合做好现状测绘、勘测定界、定点放线等工作,并对项目征地面积,逐一入户丈量,核实面积,积极向农户宣传征地的类别、区域和补偿标准,让农民熟悉和了解征地政策,争取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仅用了15天时间,该项目就破土动工,创造了项目落地的“磨头速度”。
健全项目建设环境评议机制,调动单位服务主动性。项目建设环境评议机制,是该县规范项目建设服务单位工作行为的强硬手段。该县纪委监察局将项目建设涉及的各个方面分为县直部门、金融部门、乡镇和村街4个层面,围绕每个层面服务项目建设情况,每季度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乡镇代表、县直单位代表以及行风效能监督员开展一次评议,并依据评议结果,对排名靠前的单位通报表扬,对落后单位通报批评。今年年初以来,该县纪委监察局对29个县职能部门、8个金融部门、8个乡镇和12个村街服务项目建设情况连续开展了3次评议。通报表扬28个单位,通报批评11个单位,黄牌警告5个单位,组织处理1个单位。此举有效遏制了服务单位在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吃拿卡要等行为,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良的环境。
(王晓波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