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逐渐传出新闻,国家已低调废除985和211高校,新一轮的拨款目前都没有下发。从各方的反应来看,虽然这个传闻还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但是无风不起浪是肯定的。而且就算是985和211工程继续执行,有关方面对于高校改革的反思显然已经在进行了。
借助他山之石的视角,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有必要废除985和211工程,或是说,高校改革应该向哪个方向走?把目光转向我熟悉的美国,在大家反复谈论美国的教育如何如何之际,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从来没有人提到过美国的“重点大学”,美国所有的只是私立大学和公立/州立大学的分别而已。因为公立大学依靠政府拨款,在经费划拨和监管方面跟中国的大学才具有可对比性。
美国的传统是私立大学,由个人或团体出资兴办,运行基本依赖于收来的学费。州立大学是后来兴起的,现在美国的每一个州,至少有一套州立大学系统,而加州不但有举世闻名的加州大学系统(10所UC),还另外有一套加州州立大学系统(23所CSU),以及全美国在效仿的社区大学系统。
政府出钱办大学,首要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国人习惯了大中小学都是政府在办,可能根本就不会去想这个问题。答案竟然简单得出奇,就是要让符合大学入学条件、而又付不起学费的学生有一个上大学的机会!如果再加上没有入学门坎、学费比加大还要低很多的社区大学,有一个问题应该不需要多说了,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关于美国的负面报道,却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一个美国学生因为贫困而不能上大学的。其实,帮助社会里的大多数人、或是需要帮助的群体,这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既然开门办学,就希望把学校办好,这样才能吸引优秀学生、学校的声誉和水平才能上去。加州大学在这个问题上,采用的是集中资金火力的策略。比财力,私立学校怎么都比不过政府的。于是加大把钱投在最昂贵的方面,就是科研。所以凭着加大这短短几十年的建校史,已经先后有50多名诺贝尔获奖者了。这样的实力,谁也不会小看。所以这些关键的UC,现在排名都很靠前。
反观中国大学的资金投入,国家是有一个美好愿望,就是希望重点投入,让985和211这样的学校能够脱颖而出。可是,这里缺乏了一个关键的前提,就是我们的大学系统本身是没有竞争的,不存在生存危机。985和211跟过去的委属、部属重点大学的性质一样,就是大锅饭体制的产物,反正是国家单位,等着拨款就好了。就生源而言,反正是基于高考分数去“切”学生,越是重点、得到的投资越多,就越能吸引考生。这样没有竞争和生存意识的状态,自然会制约学校的发展。
美国的州立大学面临竞争,所以就有两个部门是中国的大学完全没有的:商业运行和市场推广。为什么要有商业运行部门呢?就是要决定怎么花钱,要报预算,要根据经费数额决定做哪些事情、不做哪些。比如,州立大学也收一些学费,而这些学费主要的用途是给贫困学生发资助,在过去几年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商业运行部门就会特别对学校提出,要多招全额付学费的学生。道理很简单,如果招来的学生需要资助,学校“净”收入就减少了。商业部门就是看钱,其他的决定权才在行政。而在中国,商业运行这一块总是和行政搅在一起的,钱的事情自然就被权力制约了,所以钱花不出效益来。
至于市场推广就更重要了,这就是生存和竞争的关键所在。这一点,政府又是在用经费的宏观杠杆在管理学校。最近,美国财政吃紧,对大学的拨款要和学生表现联系起来,毕业率、按时毕业率、受处分的比例等都换算成拨款系数,这样做市场推广和招生的部门就更辛苦了,还必须得招“好学生”才能确保学校的经费到位。
所以,不论985和211是否延续,也不论有关教育不平等的批评怎么说,政府对于高校的经费管理,更应该是杠杆式的,也更应该去照顾经济上需要援助的贫困学生。大学要有自主权,更应该有生存危机,要打破就是上面拨款、下面学生拼考试分数的不上进现状。说到底,中国的高校需要的是生存竞争。 新 浪